麟游縣,隸屬于陜西省寶雞市,位于寶雞市東北部,為隋唐官員閑時避暑游玩之地—宮井,因隋義寧元年有麒麟游觀得名,地處渭北旱塬丘陵溝壑區,東鄰永壽、乾縣,西接千陽、鳳翔,南俯扶風、岐山,北依彬縣及甘肅靈臺縣。
麟游很多人沒有聽說過,但大家聽到這個名字一定會想麟游是有出現過麒麟或龍嗎?為什么會叫這個名字?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查過資料,據史書記載:“隋義寧元年,置鳳棲郡,尋以宮中獲白麟,更郡名曰麟游,并以名縣。唐武德初改為麟州,貞觀元年, 廢州以縣屬府。宋、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置縣,皆無更改。麒麟只是傳說中的瑞獸,不可能存在的,可能是當時發現了一種很少見的動物,為討皇帝歡心起了個好名字。另外當地有皇帝的行宮——九成宮,皇帝自稱為真龍天子,所以說麟游與龍的關系真是很密切。
麟游自古農耕發達,故舊志稱“麟介彬岐之間,實太王發祥之基,禮明樂備,俗厚民淳,自古稱最”。秦國在雍建都395年,麟地有墓葬遺跡。漢時所用之鐵犁、鐵鏵、鐵鏵土,今有發現,證明當農耕文明之發達。唐太宗來九成宮時,令尉遲敬德在尉遲澗鑿石加寬,開修輦路,左右盤折,以達山頂,入長安便道。以離宮為中心,東向崔木,西至招賢,兩亭等地,分設官署,增加了不少街鎮。因之商業也很發達,農業作務也有了進一步的改進。因此而推論,在飲食上麟游也是很發達的地區。尤其以麥食文化源遠流長。
麟游血條面是陜西非常有特色、遠近聞名的特產美食。煮好后的血條面,色味俱美,十分吸引人的胃口,挑逗人的味蕾。煮好的血條面,舀到碗里,紅艷艷的面、油汪汪的湯,黃生生的蛋絮,白花花的豆腐,真是聞著香、看著饞,吃起來那美味,就甭說了。 難怪總有那么多的人:當地的或者慕名而來的,排著長長的隊伍,即使等上兩、三個小時,能吃上一碗才覺得心滿意足。
麟游血條面歷史悠久。麟游九成宮是隋唐帝王避暑的行宮。相傳,唐太宗李世民來麟游九成宮避暑,一天去鄉間微服私訪,一位農婦便把用豬血和面制作的面條獻給他,李世民吃后贊不絕口,后來就將那位農婦招進宮,專為宮廷做御用血面食。由于皇上的喜愛,血條面才得以發揚光大,流傳至今。千百年來,血條面在麟游境內流傳不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但是,地道的麟游血條面卻只有在農村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時才能品嘗到它的美味。
麟游血條面有著它獨特的地方風味,它是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麟游人招待親朋好友的風味食品。千百年來,在麟游縣境內流傳不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地道的麟游血條面只有在農村逢年過節或婚喪嫁娶時才能品嘗到它的美味。血條面制作講究,風味獨特,其具體作法是,取新鮮豬血或羊血,加鹽后反復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后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干細調料若干。另選精細麥面粉,用過濾好的血漿和面,或人搟或機壓成薄面片,用大油擦遍,切細,上籠蒸熟,晾干保存,類似于現在的方便面。吃時,用五香調料、蔥花、蒜苗、雞蛋餅、木耳、黃花、姜汁、油潑辣子、臊子油等做湯(最好用肉湯)。將做好的血面入湯,泡幾分鐘即可食用。
“薄”是指血面搟得很薄;
“勁”是指血面柔中帶勁,耐煮耐泡;
“香”是指味道香,這里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不必多說;
“煎”是指湯很煎和,湯溫較高;
“稀”是指面少湯多,味道鮮美(人常說味道都在湯里頭);
“汪”是指湯的搭頭很豐富,色彩搭配鮮艷,油多味香。
一、血:
選取新鮮健康的豬血或羊血,加鹽后反復攪拌,使血不再凝固,然后用細紗網過濾,取締雜質,放干細調料適量,兌涼開水少許,以備用。
二、面:
1、選料:選優良白麥三種以上混合細磨,每百斤取面七十斤。以陽山老紅麥面為最優。
2、和面:每十斤面摻堿三錢,用兌好的血漿和面,先拌后搓,以硬為宜,反復揉壓,揉面塊,以軟為宜。
3、搟切:用搟面杖搟薄后,在面上反復擦遍熱大油(菜油也可),以互不相粘為宜,然后折疊、晾涼、切細。
4、蒸:將切好的血面,分成若干份,以半斤為宜,上籠蒸二十分鐘蒸熟即可食用。
5、晾曬:將蒸熟的血面及時晾曬,晾干后保存,以備日后食用。
三、菜:
1、底菜:取紅蘿卜、蒜苗、黃花、木耳、豆腐若干,切碎,用菜油炒熟。
2、漂菜: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菱形小片,取蒜苗或韭菜少許切細。
四、臊子:
取大肉若干切成小片,肥瘦分放;把大油入鍋化開,加入適量菜油,先將肥肉放進油鍋,文火將肉油浸出,再放進瘦肉,文火至七成熟,依次調上食醋、醬油、食鹽、五香調料、辣面。再文火十至十五分鐘即可。
五、調湯:
在鍋內放菜油少許,燒熟,倒入生姜末、蔥或蒜苗熗炒,加入適量肉湯(沒有肉湯以開水代替),然后,放入臊子、漂菜。調湯切記少醋多鹽。湯要始終保持近乎煎沸的熱度。
六、食用:
取適量血面入湯,浸泡3—5分鐘,再放入少許涼粉、豆腐片,以配其色。每碗撈血面不可太多,一般一兩左右,將湯舀足,再放少量炒好的底菜即食。若在湯中泡上軟蒸饃,連吃帶喝,其味更香。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