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餛飩,總會想起鮮香的雞湯里放著幾個餃子般大小的餛飩,但韓城的臊子餛飩卻另類得不行。
臊子餛飩是陜西韓城的特色面食,餛飩含有團圓美滿之意。是韓城人過年過節、男婚女嫁、老人祝壽、孩子滿月等場合招待親朋厚友和貴賓的待客飯。就是將事先捏好蒸熟的餛飩用開水泡軟,再澆上精心調制的豬肉臊子湯。這種臊子餛飩與外地的餛飩比較,明顯不同。外地的餛飩面皮薄而較大,用竹簽在面皮上抹點肉泥、對角卷起,然后將另外兩端捏合,煮熟,帶面湯,調上調料即可。
韓城的餛飩與眾不同,非常之小,只有成人指甲蓋那么大。大概一百斤面粉,能夠包3-5萬個這樣的小餛飩。做工細致,有模有樣,有棱有角,好吃好看。
餛飩的制作較為繁雜,一般是年前家人捏餛飩,或邀請鄰居幫忙,抽出一天時間捏餛飩。一般需要:白蘿卜做餡(洗凈--切絲--滾水中除去暴味--撈出后擠干水分--剁碎成餡--調之以十三香、鹽拌勻--待用);面粉(清水和面,稍軟,用搟好后,切成2-3厘米正方小塊)。捏時整齊擺放在篦子上,上籠屜蒸,大概30-40分鐘即熟。然后從篦子上剝落,晾干后存放。
臊子餛飩,就是將事先捏好蒸熟的餛飩用開水泡軟,再澆上精心調制的豬肉臊子湯。這種臊子餛飩與外地的餛飩比較,明顯不同。 外地的餛飩面皮薄而較大,用竹簽在面皮上抹點肉泥、對角卷起,然后將另外兩端捏合,煮熟,帶面湯,調上調料即可。韓城餛飩的面皮僅一寸見方,以白蘿卜末作餡。制作時,在面皮上放上少許餡,由下向上折起三分之一,再向上折一次,然后以一手之中指為軸,用拇指和中指將兩端捏合,一個挨一個放在篳子上,外圓中空,形如坐佛,捏完后上籠蒸熟,晾涼,裝在瓦器中備用。
青花瓷碗里一個個指甲蓋般大的迷你小餛飩潔白如玉,形如蝴蝶,里面只包著一丁點菜餡。
清湯里飄著胡蘿卜、黃花菜、木耳、豆腐塊、油炸豆腐絲等多種配菜,紅、黃、綠、白、黑、褐……各種顏色相互映襯,看著便覺得美味。
夾起小餛飩細細地品嘗,甜、咸、酸、辣、鮮五味俱全。咬下去還帶著一股勁道,很有嚼頭。聽說在韓城,每到逢年過節、男婚女嫁、接待貴客等重要的日子,第一頓飯一定是臊子餛飩。據說如此精致小巧的餛飩,50公斤面粉能夠捏出3-5萬個。小餛飩捏好后,先上屜蒸熟,然后倒在大篦子上抖散、晾涼,這樣久放不壞,甚至能保存一個冬天。
吃的時候再放進沸水中回軟,澆上精心制作的臊子,一碗象征著喜慶吉祥的餛飩便擺在了親朋好友和貴客的面前。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