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灌湯包子”?說白了,就是一種小籠包子,在面皮里跟肉餡一起有一包包油湯湯。因為有了這一包包油湯湯,這包子看上去格外精神,吃起來格外甜美。然而在包子里邊裝進去一包包油湯湯,卻并非易事。有烹飪書籍介紹說,肉包子餡中加一些肉凍,便能形成一包包油湯湯。今天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大家介紹兩家西安最有名的灌湯包。
灌湯包
關于灌湯包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相傳600多年前,元末明初,朱元璋起義攻打天下。1356年朱元璋率領起義軍打到浙江的金華城下,由于守城元兵早有防備,把城墻加高了七尺,另外還給城門加上了萬斤閘。起義軍攻打了九天九夜,還是破不了城,只得在城外安營。朱元璋和他的部下大將常遇春、胡大海等十分焦急,白天夜里商議破城之法。一天深夜,常大將軍夜不成眠,在帳外踱步想著破城計策。忽然,他發現城門開了,萬斤閘慢慢地升起,只見元兵押著一批民夫到江邊偷偷地到江邊挑水。常遇春連忙喚醒胡大海和起義士兵,沖向城門。常大將軍用肩膀頂住萬斤閘,高喊到:“弟兄們,沖進城去啊!”頃刻間,起義軍似千軍萬馬,以排山倒海之勢,一批接一批向城里沖去。常遇春肩頂萬斤閘,時間長了,肚子餓得慌。這時,恰好營里送來包子、菜湯等點心,常遇春就叫胡大海抽身給他喂包子、菜湯。常遇春真是餓慌了,一面狼吞虎咽地吃著包子,一面不停地催促:“湯,包子,湯,包子……”胡大海看著肩負萬斤閘,汗流浹背的戰友,喂著喂著頓生一計,令一士兵先將菜湯灌進包子,再把包子喂到戰友嘴里。常遇春吃著,覺得喉嚨濕潤了,力量倍增。直到士兵們都沖進了城里,他放下萬斤閘。后來,常遇春問胡大海:“你那天給我喂的什么好吃的,使我力量倍增?”胡大海笑著說:“就是你叫的‘湯包’呀!”常遇春也笑著說:“如果沒有你的湯包,我早就被萬斤閘壓趴下了。”后來,人們也就借著這個傳說做出了灌湯包。
灌湯包
西安的灌湯包子,名氣很大,外地人來西安,多半要品嘗一下,西安人也常去吃。 西安有兩家著名灌湯包子店。一家叫賈三湯包,開在鼓樓一側,著名的回民小吃街上;一家叫小六湯包,連鎖經營,已有十多個店鋪。賈三湯包,清真食品。小六湯包,品種多樣,大肉、牛肉、羊肉、雞肉、蝦肉以及素餡都有。
賈三灌湯包
賈三灌湯包子由賈家灌湯包子演變而來。改革開放初期,賈家三兄弟在回民街開辦灌湯包子店,迅速打開市場。后來三兄弟分家,開了三個店。再后來,賈三崛起,占據了古城灌湯包子市場的半壁江山。賈三人活躍,喜文化,近年新建造的店鋪古色古香,湯包具有自己的特色,省內外眾多文化名人都前往品嘗,一片贊揚聲。
小六湯包
小六湯包的名氣早已不限于西安,大型連鎖店已開到了北京。雖說作為一家標準化經營的連鎖店要保證其餐品的整體質量,但湯包又非快餐,調味火候都能掌握得一模一樣。邊家村店可以說是除了文藝路店外最能代表小六風味兒的店了。包子色澤光潔、口味鮮香、蘸汁酸辣層次分明。蝦肉湯包不能錯過,里邊巨大的蝦肉是一整只,肉質鮮嫩,吸一口湯,人間至美。原味兒豬手火候很到位,肉軟爛。這里的服務員都非常禮貌,笑臉迎送。面積不如其他地方的大,但裝潢非常有愛。墻上掛著很多小朋友畫的顏色鮮艷、極富想象力的圖畫。吃飯等餐之余,可追憶一下似水的童年。
灌湯包
灌湯包子好吃。那熱騰騰的包子一籠籠送上來,香氣撲鼻,形狀也好看,不知道是怎么搞的,有十幾到幾十個折子,你由不得就要夾了來吃。可你不可以太性急了,那油湯湯太熱,一嘴咬進去,會燙壞舌頭的。或者弄不好,油湯湯都流掉了,也可惜。正確的吃法是:用筷子從籠屜里將一個包子輕輕地夾住,輕輕地抖摟幾下,在既不損壞包皮又讓包子脫離籠屜的情況下,用勺子接住,在拿到自己的小碟里來蘸點調料,再輕輕戳一個小孔,讓油湯湯流出來,先將油湯湯喝掉,再吃包子。慢慢吃,細嚼細咽,這才能得到美的享受。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