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梅花分外艷,雨水紅杏花開鮮;
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
清明風箏放斷線,谷雨嫩茶翡翠連;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
芒種育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
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
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
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
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
小寒游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
“節氣” 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節氣的由來小編介紹完了,現在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24節氣中我們應該吃的美食。
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春天的開始。立春的早上不論男女老少都要吃一根春卷。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吃春卷又叫“咬春”,據說可以咬住“春天”,后又引伸出咬住“青春”使青春永駐的含義。民間在立春這一天還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南濕北冷兩交鋒,乍暖還寒斗雨風。一夜返青千里麥,萬山潤遍動無聲。
公歷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為雨水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中的最后幾天就是民間所說的“二月二,龍抬頭”,人們吃龍須餅懷念大旱中因憫農降雨而被罰壓在山下的天龍。
一聲霹靂醒蛇蟲,幾陣瀟瀟染綠紅。九九江南風送暖,融融翠野啟春耕。
驚蟄過后,大地復蘇,陽氣上升。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鼻帻埞澙铮耖g流行著許多驅毒的活動。人們吃驢打滾寓意“害蟲死,人翻身”。
風雷送暖入中春,桃柳著裝日日新。赤道金陽直射面,白天黑夜兩均分。
3月21日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當中的“春分”節氣。春分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相等。關于春分前后的飲食,舊時民間有“春分吃春菜”的習俗,春菜是一種野莧菜,也稱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叫“春湯”。中醫上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咬春”,或者“啃春”。
年歡未盡又清明,雨燕聲咽柳失魂。寂靜青山人陡涌,冥錢紙燭祭先陵。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后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后開始制作團子。團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雨頻霜斷氣清和,柳綠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種管事諸多。
南方谷雨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北方谷雨食香椿習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立夏吃鴨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干活有力。中醫說咸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而現代營養師稱鴨蛋中鈣質、鐵質等無機鹽含量豐富,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江南沃野過插秧,江北麥麩便灌漿。西子湖邊人好客,茶商后腳款絲商。
小滿于5月來臨,傳統認為5月屬于“毒月”,應該減酸增苦,多吃點苦的東西。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小滿前后是吃苦菜的時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
艷陽辣辣卸衣裝,梅雨瀟瀟漲柳塘。南嶺四鄰禾壯日,大江兩岸麥收忙。
這一時期天氣炎熱,進入典型的夏季。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青梅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等獨特營養保健功能。但是,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這種加工過程便是煮梅。
火輪漸近暑徘徊,一夜生陰夏九來。 知了不知耕種苦,坐閑枝上唱開懷。
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在北方此日民間行面食,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在西北地區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而南方有的地方吃麥粥,中午則要吃餛飩。還有很多地方,夏至有吃狗肉的習慣,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各種陜西面食也不錯喲。
地煮天蒸望雨風,偶得雷暴半圓虹。旱南澇北新天壤,總有荷塘色味同。
小暑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此時民間一般是在小暑過后,逢卯日食新。鄉下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一同吃嘗新酒。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日盛三伏暑氣熏,坐閑兩厭是蠅蚊??v逢戰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灑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民諺有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燒仙草是臺灣著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熱兩種吃法。燒仙草的外觀和口味均類似粵港澳地區流行的另一種小吃龜苓膏,也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這款食品孕婦忌吃。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里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民俗立秋前一天把蒸茄脯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可讓胃口大開。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日移南徑斜輝里,割稻陌阡車馬馳。
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人們在處暑的這一天,有吃鴨子的習俗。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烤鴨、荷葉鴨等。
衰荷滾玉閃晶光,一夜西風一夜涼。雁陣聲聲蚊欲靜,棗紅點點桂流香。
“白露必吃龍眼”,人們認為,吃龍眼有補身體的奇效。
暑退秋澄氣轉涼,日光夜色兩均長。銀棉金稻 千重秀,丹桂小菊萬徑香。
“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就是說農歷九月要吃雌蟹,此時雌蟹黃滿肉厚;而十月則要吃雄蟹,此時雄蟹膏足肉堅。
天高晝暖夜來涼,草木蕭疏梧落黃。日享菊香播小麥,夜嘗梨貝養脾腸。
“寒露節氣,山藥蓮藕保健康”,山藥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
一朝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采收忙。
這個節氣,養生保健尤為重要,人們一般會吃羊肉或兔肉進補。在南方,有“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的說法。
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四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場備冬藏。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這時,就要開始進補了。在北方,人們吃餃子。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冬季滋補身體吃黑米可以和其他的食物進行搭配,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因黑米外部是一層較堅韌的種皮,所以需提前浸泡而后才能煮爛食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萬山凋敝黯無華,四面嘶鳴晃樹杈。白雪欲求吟詠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柑橘類水果大量上市,在吃完火鍋后,來一只冰爽甘甜的橘子實在太爽了。
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艷開。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征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南方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岸翀F”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在北方冬至一般吃餃子。
冰封萬里雪皚皚,徑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幾樹,忽如一夜李花開。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廣州傳統則是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和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
民間有大寒節氣吃糯米的說法,因為糯米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養胃、滋補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
中國美食,名揚天下,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總結出二十四節氣的補充歷法,又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應時美食,既美味又養生,是傳統文化的珍貴寶物。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