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的“各路好漢”
一般來講,西安人的“肉夾饃”指的是臘汁肉夾饃。此外,常見的還有清真臘牛肉夾饃、岐山臊子肉夾饃和潼關肉夾饃。
只要好吃,那就是純正的肉夾饃!如何區分?看上圖說話。
盡管種類繁多,但西安人最好的一口還是臘汁肉夾饃,化用一下冰峰的廣告語,“臘汁肉夾饃,從小就吃它”。
從小就吃它,還有另外一個佐證,就是肉夾饃的奇怪命名方式,有人說這是文言文“肉夾于饃”的略寫,故可認為肉夾饃起源于古代,是一道歷久彌新的美味佳肴。
西安人口中的正統肉夾饃
在西安人眼里,臘汁肉夾饃才算正統,饃重要,臘汁肉也重要。
饃是白吉饃,要用半發酵面制成,和面時加些清油,醒半個小時。陜西人把做餅叫“打饃”,一般由一個師傅完成,這是絕對的功夫活,講究一氣呵成。
右手持搟面杖,左手捏面團,上下飛舞摔打出節奏。搟面杖與案板碰撞發出“嗒嗒嗒”的聲音,最后面團“叭”地一聲摔打在案板上,常引起路人側目。熟練的師傅一天能打出幾百個饃,形狀、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打好的饃胚先在鏊子上烙到八成熟,再烤至微鼓。烤好的白吉饃外皮酥脆,咬下去嘎嘣響;內里軟韌,筋性恰到好處;外表要有“鐵圈虎背菊花心”的完美烙印,那就再好不過了。
八九十年代處處可見的木炭吊爐鏊子,如今越來越少,大部分店都換成了電烙餅鐺。
臘汁肉,并不是陳年臘肉的意思,“臘汁”意為老湯,臘汁肉即老湯煮出來的肉,和冬天晾的臘肉沒半毛錢關系。
賈平凹多年前的《陜西小吃小識錄》曾描述過,“并不是臘肉,臘肉鹽腌,它則是湯煮。湯,陳湯,一年兩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大火燒開,小火轉燜,水開圓卻不翻浪。”
做臘汁肉最好肥瘦相間,與幾十種調味料制成的料包一同下鍋,煮十幾個小時。撈出鍋,瘦肉肥肉吸飽湯汁,肉香四溢,撕下一塊,還未咀嚼皮肉俱化
肉夾饃的“老桿”吃法
肉夾饃店的餐牌一般只寫“普通肉夾饃”和“優質肉夾饃”,優質肉夾饃就是肉更多的意思。這個不成文的規范甚至蔓延到了泡饃。在西安吃泡饃,人都會問“要普通的還是優質的”。
這樣的點餐方式流傳如此廣泛,以至于成了西安人的梗。
但這只是在點餐盤上寫的,真正的西安人吃肉夾饃時,有更多選擇。沒錯,在老陜眼里,肉夾饃的肉,分為肥肉、瘦肉和肉皮,互相排列組合,就能衍生出一大串術語:純瘦、肥瘦、皮瘦、皮肥瘦、純皮、皮肥、純肥.....
如同字面意思的選肉方式,老板聽了點單要求就會按碟下菜,站在爐旁的西安人,甚至可以指指點點“哎,我要這塊肉”、“再加點肉湯”,幾乎半自助。
注重身材可以要純瘦,在乎口感可以要肥瘦,不過胖子不是一口吃出來的,西安本地人一般都要最常見的肥瘦相間,老板也樂得消耗掉肥肉。
外來人想嘗試其實很簡單,新手可以先嘗試純瘦,吃著不過癮改肥瘦,爾后加皮……
不過說實話,不用太在乎各地不同的飲食習慣,按自己舒服來的就好。
如果您想學習各種肉夾饃及特色陜西小吃技術,可以加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小編的微信:181092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