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 是一座十分低調的城市,它有著 陜西 排名第二的經濟總量,卻從未刻意要與 寶雞 或 咸陽爭這個 陜西 老二的位置;它處于干旱而多風沙的黃土高原之上,卻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整潔城市環境與風貌。還有這 榆林 古城,我幾乎從未見過它出現在任何廣告上,卻是我這么多年來最喜歡的一個古城——真實而簡單。
說起 榆林 的飲食,也非一句兩句可以概括。它既有著典型的 陜北 地區普遍的日常吃食,也有著更多獨屬于榆林 的特殊飲食。它實在是太大了,一個城就占據了陜西省五分之一的面積,以至于其北面(靠內蒙)、西面(近 寧夏 )和東南面(臨 山西 )有著截然不同的特色飲食。
這次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陜西榆林的美食。
拼三鮮
要問代表 榆林 味道的第一菜是何,答案一定是拼三鮮。這道看起來貌不驚人的菜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一碗輔料豐富的粉湯,但據說這道菜一直是各類宴席紅白喜事上的壓軸大菜,也是 榆林 人從小到大可能吃了無數次也依舊愛得不行的菜,它的地位不可撼動。
你也一定會問,拼三鮮到底是哪三鮮?其實,拼三鮮之名來源于熬煮湯汁的三種肉——豬肉、羊肉和雞肉,由它們加上調味料所熬出的湯就成了這道菜的基礎。然后加入片粉、炸丸子、蒸丸子、佛手丸子、炸土豆片、黃花菜、菠菜、木耳、海帶、芫荽、蔥花等相當豐富的食材(加入的先后相當順序其實相當有講究,此處不再贅述),才算一碗完整的拼三鮮。
三種肉熬煮出的湯自然是鮮香無比,而且這種鮮味極其復合,唯有親自品嘗才可知其美妙。各色食材的加入讓一碗不算華貴的菜包羅 萬象 ,一頓嘗遍各種滋味,我想這就是 陜北 、 榆林 身上那種令人難以抗拒的大氣,而我已被 成功 俘虜。
炸豆奶
炸鮮奶我想各位并不陌生,可炸豆奶就是地地道道的 榆林 特色小吃了,出了 榆林 便很難再尋得。別以為炸豆奶是使用豆奶作為原料,其實這道小吃真正的原料是豆漿,是將豆漿與雞蛋、淀粉、白糖打勻后待其凝固然后切成條狀下鍋炸制而成,最后裝盤撒上白糖即可。
炸豆奶的口感十分特別,表皮被炸得微微發韌,而內里則是極其軟嫩入口即化,那帶著豆漿香氣的甘甜滋味一瞬間就能刺激一個甜食愛好者的腎上腺素分泌,至少對一個酷愛甜食的我來說,一個人干掉一盤根本不在話下。
鎮川碗托&刀刀碗托
碗托乃整個 榆林 地區十分流行的小吃,且同時擁有著幾個流派,一是以榆陽區為代表的鎮川碗托,也稱麻辣肝碗托;二是以 綏德 、 吳堡 一片為代表的刀刀碗托,接近 山西 的 柳林 碗禿;三是以 神木 、 府谷 一片為代表的碗托,風格與 山西 的 河曲 、 保德 碗托相近。在 榆林 市區,主要流行的便是鎮川碗托與刀刀碗托。
鎮川碗托與刀刀碗托均為蕎面碗托,它們的區別主要在于調味上。鎮川碗托也常以麻辣肝碗托的姿態出現,因為其調味過程只需一步,就是在切成片的碗托上澆上一層汁水濃稠而紅亮的麻辣豬肝,最終的成品吃起來便是香辣厚重,又與豬肝粉嫩的口感形成極好的搭配。而刀刀碗托,就比較接近其發源地 山西 柳林 的調味方式了,澆上蒜汁、辣子,加一些花生芝麻碎等,酸香爽口,比起 柳林 碗禿最明顯的變化可能僅在于湯汁多了些,以及不用自己親手切割碗托自己上料了。
兩種碗托孰優孰劣其實無法比較,但如果要說誰更有 榆林 特色,那必然就是那碗麻辣肝碗托了。
子洲果餡
榆林 地區有幾種十分著名的面點,它們分別是糖棋子、鎮川干爐、 定邊 爐饃、 子洲 果餡、 佳縣 馬蹄酥,這些香餑餑在 榆林 市區往往扎堆出現,基本上找到一家店,便能一次性買到其中的好幾種。今日則先介紹其中的一種, 子洲 果餡。(想學習這些小吃技術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學習喲,小編微信:18109282056)
子洲 果餡起源于 榆林 市 子洲 縣,是一種帶餡酥皮點心,外形獨特,中心會壓上紅色,并在其外圍有一個凹陷下去的環。 子洲 果餡最經典的餡要屬棗泥餡,酸甜香綿的棗泥,再配上酥脆掉渣、多層而緊實的外殼,吃起來是油潤與酸甜共存、酥韌與綿軟同在。
奶產品
榆林 北邊靠近內蒙,也有著相對優良的牧場,因此,在 榆林 市區也能輕易獲來自這些牧場的優質奶產品。雖比不上內蒙人吃奶的前邊萬華,這些品質優良而價錢低廉的鮮牛奶、酸奶等也成為了 榆林 人日常飲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至少若你他日來到 榆林 ,喝上一杯好奶就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從今天嘗試的這一杯酸奶來看,酸甜和奶香味都相當純正,絕對屬于酸奶中的上品。更重要的是,這樣一杯少說有300ml的酸奶,才賣不過兩塊五毛錢,不是白菜價是什么呢。
雪桃
今日在 榆林 古城中晃悠,看到至少有七八輛停在路邊的三路車,車上裝著這樣一種外表相當樸素的桃子,走進一問被告知乃“雪桃”,或者“毛桃”,因其表面多小絨毛。買上一些嘗試了一番,才發現這素面朝天下果然還是有一番文章,爽脆的口感與一般脆桃無疑,但是其味道并不十分甜,是一種五分甜帶有獨特清香的滋味,一般的脆桃如果甜度不夠往往會發苦發澀,但這種桃卻有一種恰如其分的清淡。要是下次遇見,不妨也買上一些。
羊雜碎
羊雜碎乃整個 榆林 地區普遍食用的一種早點,各區縣風味不盡相同,其中又以榆陽區(即 榆林 城區)和 綏德 縣的兩派羊雜碎影響力最大也分布最廣,此次 榆林 行程兩種風味均會涉及,今天就先來看看這第一種羊雜碎。
要說這榆陽的羊雜碎,在它今日出現在我眼皮底下之時,我是有些失落的,盡管肚、心、肺、肝等下水基本不缺,在碗中不過出現一兩塊,其余的部分都由粉條、炸土豆絲、炸豆腐絲完成了填充,總有種被“騙”的感覺。就滋味而言,加入辣子的湯呈現出一種極為明顯的鮮辣感,與之前吃過的羊雜碎相比有著明顯不同,且下水味較輕,十分容易入口,無可指摘。
也許是一路吃過的純羊雜太多,對于這樣一碗羊雜完全成為配角的羊雜碎,難免有些相比較之下的失落感。不過考慮到其低廉的價格,再加上當地人對它本身就是抱以一種類似粉湯的期待來作為早點,仍是一份十分不錯的羊雜碎。
在 榆林 當地,吃羊雜碎習慣的搭配是有些令人驚訝的肉夾饃(肉夾餅)。不知是否是羊雜碎上未能得到滿足的食肉欲望,最終還是要寄托到另一種肉更多的食物上呢?想到這里我不禁一笑,說到底大家都是愛吃肉的人哪。
米脂驢板腸
榆林 米脂 縣盛產毛驢,其驢肉食品遠近聞名,其中尤以驢板腸最負盛名。驢板腸即驢大腸,將其加入當地特色的鹵汁中鹵制而成的驢板腸,即 米脂 驢板腸。
驢肉價格不菲,驢板腸便更是如此,一盤驢板腸大幾十上百塊十分正常。因此,要品嘗 米脂 驢板腸的滋味,選擇一份加入驢板腸制作的主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夾起一塊厚厚的驢板腸送入最終,一嚼二嚼三嚼,每嚼一下那厚重的咸香味便溢出一分,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味,但又不至于嚼不爛,從口感上堪稱完美。不過,驢板腸屬于一種異味較重的食材,即使長時間鹵汁也未必能完全蓋住其本身的不討喜味道,如果對這類味道十分敏感,嘗試前可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
順便想介紹一下今天這份驢板腸蓋澆飯,米飯本身沒什么可說的,但是這澆頭竟是使用驢板腸和土豆粉炒制的。將土豆粉(本身就能算作主食)作為蓋澆飯的澆頭,確有些超越南方人的飲食經驗能理解的范圍。
炒丸子
這兩日在 榆林 的大街小巷反復看到“炒丸子”出現在各種餐廳的招牌上,我開始在腦中不停地設想這到底是炒肉丸子呢還是淀粉丸子呢?到底是干炒呢還是燴炒呢?直到今天點上一份被端上桌,我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額頭——這不就是 陜北 地區最普遍的主食之一炒洋芋擦擦嘛!
洋芋擦擦并非新鮮事物,在 山西 篇中它已出現過近似的版本,即蒙晉交界地區常見的炒傀儡(塊壘、kuolei),將洋芋去皮擦成絲后裹上面粉上鍋蒸熟再下鍋炒制即成。外粉內糯,油香與洋芋香氣濃郁,整體口味屬于較為清淡的咸香,十分獨特。比起炒傀儡,洋芋擦擦顯然是一個更加好記、貼切、形象的名字,也相對而言更具有知名度。至于為什么叫炒丸子?Emmmmm......
糖棋子
糖棋子(也偶見寫作“糖琪子”以及上圖這個打不出來的“饣其”)是 榆林 榆陽區的特產,最初是由內蒙的糖餅子演變而來,與今天的 豐鎮 月餅等十分類似,但相較而言個頭較小、且硬度更高,吃起來具有更強的粉渣口感。由于其制作原料并不復雜,主要不過是雞蛋、面粉、紅白糖等,吃起來只有簡單的清甜味與油香味,極為純粹。
鎮川干爐
遠遠地晃眼一看,鎮川干爐與 子洲 果餡有些相似,圓形的結構,中間的紅色以及一圈圓環。但是走近觀察就會發現其不同了,鎮川干爐顏色更深,而那一圈凸起的環顏色焦深,是明顯的烤制痕跡。
若是再吃上一口,其大不同就更加顯著了。干爐口感很硬,且內為空心,咬一口嘎嘣脆響,沒有太復雜的味道只是淡淡的香甜。在古代,干爐本就是行軍打仗時的干糧,不易腐壞、滋味獨特還能充饑。
橫山辣腸
看到 榆林 滿大街的小吃攤上都打出“橫山辣腸”的名號,你一定會納悶兒這到底是一種什么神奇的食物?因為它總是與串串香、炸串這類食物一同出現,所以我相信它絕不是一種類似碗托、涼皮一般有著強烈地域飲食印記的食物。后來一了解才知,原來它就是 陜北 版本的“烤冷面”!
說它像烤冷面,并非因為它們在食物本身上相似,而是因為它最初是由 榆林 橫山區一所中學旁的小吃店創制,而后傳播開來直到今天這般遍布 榆林 大街小巷甚至已在 陜西 其他城市開花結果,與烤冷面的發家史如出一轍。
所謂橫山辣腸,無非就是炸香腸,將香腸對半切下鍋炸制,香腸會蜷縮成環狀,煞是好看,最后再刷上特制的辣醬即成。吃在口中那是外焦里嫩,更重要的是辣醬的獨特香辣味,以一種極其獨特的姿態強烈地刺激著口腔。據說,這種食物最初走紅就是因為這辣醬。飲食上的事有時真是無法去溯源或預判,就像這橫山辣腸,活脫脫又一個傳奇。
榆林 豆腐可以算得上是 榆林 的頭號飲食名片了,在當地以豆腐為原料制作的菜肴不勝枚舉。有俗話說 榆林 人“可以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豆腐”,雖有些夸張,總是足以彰顯 榆林 人對自己豆腐的認可與追捧。
猶記三四年前,在某貝莜面村吃飯時,最喜歡的就是一道名叫“ 榆林 豆腐”的湯菜,一盆不過由豆腐和白菜制作的豆腐湯,卻讓我愛其勝過愛烤羊排、炒羊肉,只可惜后來這道菜被突然去掉,雖仍有其他帶豆腐的菜肴,再沒有那樣純粹鮮美的滋味,豆腐也不是一樣的豆腐了。
來到 榆林 ,計劃品嘗一口真正地道的 榆林 豆腐,選擇了這一道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小白菜燴豆腐。小白菜、豆腐、土豆一鍋燴制,軟綿糊狀的口感配上咸鮮香的滋味,成就一道無可挑剔的下飯菜。其中的 榆林 豆腐自然是主角,嫩而不爛、松而不散,豆腐的質地屬一等一,更重要的是那獨特的豆腐香氣——淡淡的酸香,這與點制豆腐使用的酸漿有關,這也是 榆林 豆腐區別去其他豆腐的首要標志。
清澗煎餅
在 榆林 清澗 縣以及 延安 子長縣 (兩縣相鄰)流傳著一種極為特殊的煎餅,使用蕎麥面制作而成,色澤晶瑩剔透、白如雪花,質地柔軟而又有彈性。在 榆林 ,它以“ 清澗 煎餅”的名號示人,在 延安 ,它則掛上“子長煎餅”的名頭,談不上誰更地道。今日既在 榆林 ,就取 清澗 煎餅之名吧。
這種煎餅與其他煎餅有著很大的不同,它本身柔韌Q彈而不油膩的口感,使得 清澗 煎餅無需卷上其他食材就能成為一份爽口的小吃,就像吃涼粉、碗托一般,只消蘸上些番茄汁或醋汁,給它附上一層酸爽的滋味。誠然,它也能像一般的煎餅那樣,卷上各種葷素食材不受限制,帶給你一份在其他地方絕沒有的獨特煎餅滋味。
如果以為只有 北京 才會使用制作綠豆淀粉勝于的殘汁來制作食物(豆汁),那就大錯特錯了。在 榆林 地區,也有一種使用這種食材制作的家常小吃——粉漿飯。將淀粉殘汁略微發酵后加入大米、小米等熬煮成粥即是粉漿飯。食用時加上腌制的韭菜、芫荽以及其他各種咸菜,用勺子舀上一口,一股濃郁而獨特的酸香在口中擴散開來,在加上點綴其中的咸菜,滋味更加強烈。
其實粉漿飯就如同豆汁一般,愛者愛之深切,恨者恨之入骨,你是不是那天選之人,唯有品過方能知曉。
饸饹
饸饹也是 陜北 地區最普遍的主食之一,白面的、蕎面的,各類素臊子、肉臊子、羊雜碎饸饹遍地都是。在 山西 食用過多饸饹以后,目前已經對饸饹產生了輕微的抵觸和厭倦,在此就不作過多評說了。還是那個味兒。
定邊 爐饃為 榆林 市 定邊 縣的著名面點,屬于典型的酥餅,表皮酥韌掉渣,是真正的“皮薄餡大”,一口咬下變成吃進滿滿的餡,香甜之味不可抵擋。而且由于和面時加入了豬油,爐饃還有一股豬油的油香之氣,更顯特別。
馬蹄酥為 榆林 佳縣 的地方特產,因形似馬蹄而得名。相對其他幾種糕點,馬蹄酥在 榆林 市區相對較難尋得,得以買到也算是十分幸運。馬蹄酥表面鋪了一層染色的白糖,顆粒脆感與層層酥香的酥身一起搭配出一種獨特的口感。同樣因使用了豬油,馬蹄酥有著一股濃郁的豬油香氣,味道獨特。
要說這易碎掉渣,馬蹄酥或許才是 榆林 各色糕點中的冠軍。今 日本 想為其拍一個橫截面特色,咬下一口后下面直接分裂成兩半從我的手中滑落摔碎在地。把我氣得不行。
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介紹了這么多美食,想學習這些小吃技術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學習喲,小編微信:181092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