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們認為端午節(jié)是為紀念戰(zhàn)國時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書籍就是這樣解釋的。
屈原以前已有端午節(jié)。從端午節(jié)的起源來看,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時代就有了這個節(jié)日。盡管這時節(jié)日是朦朧的。古代傳統(tǒng)節(jié)日多是節(jié)令。古人對正月初一、二月二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等這些重數(shù)日非常重視。五月初五也叫重五節(jié)、重午節(jié)、端五節(jié)、端午節(jié)、端陽節(jié),五月五日與夏至接近,也叫夏節(jié)。陜西農村又叫五月節(jié)。《事物原始》引《越地傳》云:五月初五,龍舟“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越王勾踐生活在春秋時期,比屈原要早幾百年。而且,在屈原之前已有端午龍舟競渡之風。屈原的《涉江》詩中有這樣的句子:“乘舲船余上沅兮。”舲船是比賽用的又輕又小的快船。
荊楚一帶紀念屈原的節(jié)俗是后來插入端午節(jié)的。屈原是戰(zhàn)國后期楚國的愛國詩人。當時楚懷王不聽屈原的諫言,而相信張儀的鬼話,貪圖秦六百里土地之誘餌,與齊國斷交。向秦要土地時,張儀卻說只給六里土地。楚王大怒,與秦作戰(zhàn)大敗。楚懷王被秦軟禁,后死在秦國。從此,楚國勢力急轉直下。頃襄王即位,信任奸佞而放逐屈原。秦國大將白起大舉伐楚,攻破鄢、郢,國都淪喪,屈原絕望,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南朝梁代吳均的《續(xù)齊諧記》等書籍都說端午節(jié)起源于紀念屈原,這種說法對后世影響很大。
西晉末年,八王之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的亡國。使北方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的時期。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流落到江南的北方人思鄉(xiāng)之心甚切。心境猶如屈原所在的楚國被秦人攻占后的感覺。自從西晉覆滅,五胡亂華,北方淪為胡擄之地。為了寄托這種懷念故土的情感,大家想到了屈原。 屈原在五月五日投江,由此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又成為紀念屈原了。
秦楚為敵,秦人是站在屈原對立面的。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國力越來越強盛,長期以來想要并吞六國。秦要統(tǒng)一天下,楚國是主要對手,是巨大障礙。所以,秦必須打擊楚國,使其衰亡才能征服天下。于是,秦國獎勵軍功,作戰(zhàn)殺敵授予爵位,而且封爵較多,包括農民也有一點爵位。所以,秦國百姓都愿意打仗立功。秦朝末年,關東六國紛紛爆發(fā)反秦起義,而秦國本地幾乎沒有起義。甚至連秦的刑徒、罪犯和奴隸都被組織上前線鎮(zhèn)壓六國起義了。這說明秦人和被征服的六國人的思想是不同的。屈原熱愛楚國,希望楚國強大,打敗秦國;而秦人要征服楚人,與屈原的思想相對立,所以,在當時秦地百姓是不可能用端午節(jié)來紀念屈原的。
秦地端午節(jié)風俗與江南不同。江南的端午節(jié)要向江中拋扔粽子,使魚鱉吃粽子而不吃屈原的尸體,同時還要龍舟競渡。而秦地地處西北,不是水鄉(xiāng)澤國,自古沒有這些風俗。
秦人的端午節(jié)風俗奇特,那就是在端午節(jié)前后由外婆給外孫送屈原饃,由于時間長了,屈原饃慢慢在關中等地被叫成了趣蓮饃、端午饃等. 秦人戴和吃屈原饃并不是了紀念屈原跳江而記亡,而是為了慶祝屈原跳江而亡,為什么呢,因為咸陽在戰(zhàn)國時是秦國的中心地域,楚國是秦國最大的危協(xié),而屈原是楚國中最主張和秦國對抗和大臣,他的策略對秦國打敗楚國特別不利,所以秦國一直擔心屈原在楚國受到重用,好在楚國國君昏庸,最后氣得屈原跳江了.秦國解除了一大危協(xié),.秦國人當時站在本國的產場上把屈原妖魔化了,屈原死了,秦國人為了慶祝,把屈原作成了各種動物圖形的饃戴在了孩子的手上,讓孩子們吃掉,也就是說把不各種不吉利也同時吃掉了, 為什么是舅舅家要給外甥們送呢.屈原死的時間正值關中大地小麥快成熟的時間,當時秦國人也特別擔心楚國來攻打,那樣一來當年的小麥就難保收成,所以全國人都很擔心和害怕.這時屈原死了,秦國人大喜.據(jù)說,這一消息傳入民間是一位舅舅從宮庭傳出的,因為他的姐姐和外甥一直特別擔心楚國人在攻打秦國,天天惶惶,他知道屈原死了消息后,就告訴了自己的母親,母親連夜做了許多秦國當時民間祀禮才做的面食,又把給外孫做夏天的衣服拿上,第二天一早送到了女兒家,告訴他們屈原死了,可以安心準備收麥子.后來大家都知道,都爭著給自己的外甥家報消息,慢慢就在關中一帶傳開了。
當然現(xiàn)在無論是楚地還是秦地都是中國,并且屈原也已經(jīng)去世兩千多年,解放后陜西人也開始吃棕子紀念屈原了。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fā)表一些陜西傳統(tǒng)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lián)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