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潑面,是陜西漢族傳統風味面食,陜西很有特色的一種主食。油潑面又叫拉面、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將手工制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后撈在碗里,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后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據說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油潑面是在周代“禮面”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秦漢時代稱之為“湯餅”,屬于“煮餅”類中的一種;隋唐時代叫“長命面”,意為下入鍋內久煮不斷;宋元時代又改稱為“水滑面”。
油潑扯面
勁道爽口、滿嘴留香、這是對陜西油潑面的評價。
陜西油潑面一般有兩種面條:
一種是拉條子也叫棍棍面,
一種是扯面也叫褲帶面,
而陜西人對油潑拉條子更情有獨鐘,因為拉條子更有嚼頭。
一般人夏天到陜西工作或旅游可以來一碗油潑面、美味、便宜、頂飽、最重要的是沒什么特別的食材相對來說比較干凈。
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教大家做正宗陜西油潑拉條子:
油潑面配料
和面
和面
和面
和面:
用溫開水化開鹽水和面,水分幾次倒入,先拉成面絮,后搓成塊,再蘸水調軟(面和好時要做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每25kg面用12.5kg水、750g鹽、堿面100g反復折揉后,過10分鐘,再分批搓成大條,揉好,抹上油,再揪成100g重小劑子抹油搓成小條,用濕布蓋嚴待用。
搓條
搓條
搓條
搓條
搓條
搓條
抻面:
將面條搓細(約2兩一條),用兩手輕輕扯長,再將"面頭"平列起來,用兩手將面提起用力扯,隨即在案上彈一下,兩臂張 開再一扯,然后用右手將面的兩頭捏住提起,左手食指、中指伸入折處,略加彈動將面條分開,兩手伸開徐徐向外伸扯,再用左手無名指、小指把面條中間掛住,將左手食指與中指原掛的面頭交到右手,再左右向外伸扯,如此兩三次,即成箸頭細面,隨手投入開水鍋煮熟即成。
抻面
抻面
潑油:
面上放適量干辣面、蔥花,將燒開的菜籽油猛潑入碗里辣面上即成,潑面時面上可放各種時鮮青菜,如韭菜花、香椿、豆芽、青菜等,喜食辣子者還可放些油潑辣子。米醋、醬油、食鹽、花椒油混在一起作調料,撈面前先放入碗底。
油潑拉條子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