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糕、鏡糕、是陜西有名的兩種小吃,這兩種小吃名字發音一樣,但可不是一種東西。下面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甑糕,以及甑糕與鏡糕的區別。
甑糕
甑糕(甑,jing,四聲,西安本地人發音為jing,不用字本音zeng)糕是西安和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紅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 甑糕小吃歷史悠久。
甑
甑,甑是中國古代的蒸食用具,為甗(音“演”)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有陶制、銅制、鐵制等,后經民間傳承,將鐵甑保留至今,而用之蒸制的粘糕也別有風味。
鏡糕
鏡糕是陜西的一種特色小吃,外形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做法是把江米細細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籠屜里墊上薄鐵片,填實江米粉,撒上紅糖、綠色和黃色的糖,加上細細切碎的青紅絲,一屜一屜的摞起來,如寶塔般,寶塔尖有一機關,待到熟透時蒸汽一沖,發出長長的響聲,兒童聞聲而至。
甑糕
顧名思義,“甑糕”就是以紅棗和糯米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故名。甑糕米 棗交融,老幼咸宜,營養豐富,滋補性強,色澤鮮潤,綿軟粘甜,濃香撲鼻,久食不厭,風味獨特。 甑糕是關中地區的風味小吃。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甑糕的原料是江米、大棗、紅云豆、蜜棗。其比例是每鍋江米10公斤,大棗3公斤泡米、裝甑、加水與火功等,都有嚴格要求。 甑糕,形色俱佳,軟硬適度,軟甜粘勁,味道醇厚,實為冬春早點的佳品。
甑糕
甑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幾百年前由陜西傳入。甑是一種底部有小孔,可放置在鍋上蒸食物的古老炊具,俗名勁子,故而甑糕也叫勁糕。 甑糕的古老,首先表現在它的炊具上,它是使用由最古老的蒸具“甑”演變而成的甑鍋蒸制而成,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陶甑蒸出來的質量最好。
甑糕
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中國3000多年前西周時期王子專用的食品“糗餌粉糍”演變而來的。《周禮·天宮》有羞籩之食糗餌粉糍的記載,“粉糍”是在糯米粉內加入豆沙餡(古時叫豆屑末)蒸成的餅糕。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餡蒸成的糕餅,并不放棗,到了唐代才發展成棗米合蒸。唐代,韋巨源宴請中宗皇帝的“燒尾宴”中的“水晶龍鳳糕”和如今的甑糕一脈相承。 唐宋以后,糕類食品越來越多,既有麥面的,又有米面的,有豆類的,也有蔬果的。即使糯米糕,也從形狀,味道等方面分了數十種之多。各種糕都有自己的名稱。有的以用料為名,有的以形狀為名,甑糕則以獨特炊具為名。
甑糕
由于紅棗和糯米營養豐富,滋補強身,因而甑糕受到各階層消費者的好評。當年馮玉祥將軍把“西安甑糕”譽為“平民階層的燕菜”。西安、關中地區開會,早點多食甑糕。村民趕集赴會,都要吃一盤甑糕打點;返回時還買上一兩盤,以虎皮葉包裝,帶回家里讓家人同享口福。
甑糕
賣甑糕是個技術活兒,熟練的老賣家會用小鏟子恰到好處的把“米”“棗”“豆”融合,吃一口既有棗香,又有米味,還有豆子的綿軟口感。如果是新手同樣的一鍋甑糕會賣的“事與愿違”。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