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節臨近時在西安回民街、橋梓口等地能看到長長的隊伍,外地來西安旅游的朋友還以為大家在排除買火車票呢,其實大家在買一種只有西安才有的小吃---臘牛羊肉。
排隊買臘牛羊肉
西安坊間有句話說:左手火車票,右手臘牛肉。意思是說年前最幸福的兩件事:一是買到了回家的火車票,二是給家中的父母帶一些西安特產臘牛羊肉。記得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剛參加工作時,臘牛羊肉每斤的價格才18元,有一年老板給了小編及同事一人18元,讓買本書看看,增加些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果我們一人買了一斤臘牛肉。
臘牛羊肉
臘牛羊肉不光西安有,湖北、四川、湖南湘西、江西、廣東、貴州等地也有出產,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別處的臘牛羊肉與西安的完全口味不同,雖說同名,但可以說完全不是一種小吃。牛羊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不僅能夠增進食欲,又有補腎助陽之功效,但往往有腥膻之味,擅長烹飪的中國人選用青鹽、芒硝、八角、桂皮、草果、花椒、小茴等調料,與肉同鹵,即所謂臘牛羊肉。
西安臘牛肉
臘牛羊肉為什么叫臘呢?其實臘制是中國古代一種食品的加工工藝。臘字為一形聲字,從肉,巤聲。本義年終祭祀。古代陰歷十二月稱作臘月,古時冬天將經過腌制曬干或經浸泡腌制,再經煙熏制成的肉稱作臘肉。按臘牛羊肉的制作方法,據此推理,當是將腌制好的肉經過進一步制作而成的牛羊肉稱作臘牛羊肉,臘字之義便從此來。而醬牛肉不需事先腌制,直接加水、鹽及各種調料水煮即可。
臘制是因過去科技不發達,肉制品較長時間保存只有腌制和風干的手段比較有效。而臘月間溫度較低,腐敗菌和蚊蠅都不活躍,因而是制作的最佳季節,名稱也因此而來。大致的做法是腌制后發酵風干,或腌制后熏制再發酵風干。由于自然界耐鹽菌類和酶類的緩慢分解,使蛋白質和油脂分解和降解氧化,形成了特有的鮮香風味,因而受到很多吃貨的追捧。 其實臘制是我國天南地北的傳統制作方法。我是西安人我也不會說這是地方獨創之類吹牛的話。說白了就是生腌,把生的肉加調味品來研制制作。臘肉啊,火腿啊,其實都是過去為了保存食物長期不壞的一種方法罷了。
西安臘牛羊肉
制作臘牛羊肉
一腌:大瓷缸倒入井水,羊肉,牛肉,皮面相對折疊而放,撒精鹽、芒硝,夏腌一至兩天,春秋腌三至四天,冬腌四至五天,腌到肉里外色紅,每天攪動,把血水逼出才能去腥。
二煮:倒老鹵湯,在加上清水,輔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為料,旺火燒開,羊肉下鍋,老嫩分別,皮面朝上,再燒開放鹽,爾后加蓋,武火文火煮四五個小時至肉爛,當肉煮八成熟時,加入紅曲米上色。
三撈:撇凈浮油,火壓來滅,燜半小時待湯溫下降,用長竹棍挑肉,放入瓷盤。
四潷:肉皮面上平放盤中,用原汁湯沖澆數遍,再小心以凈布揩干。
芒硝
西安臘牛羊肉要加入兩樣特別的東西,一是芒硝、二是紅曲米。
芒硝是一種中藥,為硫酸鹽類礦物芒硝族芒硝,經加工精制而成的結晶體。主含含水硫酸鈉(Na2SO4·10H2O)。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具有瀉下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之功效。常用于實熱積滯,腹滿脹痛,大便燥結,腸癰腫痛等病癥的治療;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西安臘牛羊肉加入芒硝是為了讓肉更爛,但很多人說芒硝吃了對身體不好,但所有西安的臘牛羊肉都是要放的。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為了做臘牛羊肉去了很多藥店買芒硝,別人都不賣的,后來找朋友才買到。
紅曲米
紅曲米是把大米埋在地下,讓紅曲米霉素繁殖使大米變成紅色,這樣就可以給肉上色了。紅曲米也是一種中藥,在藥店都能買到,民間稱之為紅米,以秈稻、粳稻、糯米等稻米為原料,用紅曲霉菌發酵而成,為棕紅色或紫紅色米粒。其性味:甘,溫,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淤的功效,主治用于產后惡露不凈,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跌打損傷。
西安西門甕城甜水井
制作臘牛羊肉一定要用井水腌制,西安城地下井水都發苦,一般家庭不愿意喝,都去城西甜水井買水,但這苦水卻非常適合腌制臘牛羊肉,也許這苦水也成就了西安城有名的臘牛羊肉吧!
西安甜水井地圖
西安臘牛羊肉還有慈禧太后嗜吃的一段軼聞。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倉惶出走,經山西逃到西安。在朝政不力,皇權欲墜的形勢下,慈禧強打精神,親自出巡,炫示“圣恩”。有一天清晨,她乘坐御輦,途經古長安(今西安市)西大街,車子在上坡緩緩而行,忽聞到一股濃郁的香氣,慈禧不禁暗暗稱奇,喝令停車詢問,方知是一家臘牛羊肉店正在烹肉,好香的臘味。于是要“御口恩嘗”。品嘗之后,大加贊賞并傳諭列為貢品! 從此后,此地得名:輦止坡(今天西大街百盛樓下)!!!這個可不是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編的,這是真事情。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