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隸屬于寶雞市,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門寺所在地,寶雞市境東部湋河流域。除了聞名中外的法門寺外,還有扶風的特色美食,也是讓人流連忘返。可以用琳瑯滿目來形容一點都不足為其,為過。
今天來自西安唯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一下 陜西特色小吃之--扶風炒鍋肉。
來自西安唯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小編曾經在扶風一帶生活,至今我總懷念過去吃炒鍋肉的事情來,那時一到街上,就遠遠能聞到炒鍋肉特有的香味來。
炒鍋肉,就是把煮熟的肉,放在一個很小的平底鐵鍋中,放些蒜苗、蔥花和佐料等,加上幾片饃,一起炒上幾分鐘,就是一盤美味的炒鍋肉。鄉親們為啥愛吃炒鍋肉,我猜想,主要原因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吃肉在農村是一件特別“重大”的事情。小時候在鄉下,每年只能在會上、過年時吃上幾次肉。
所以,在這個環境下,扶風農村的廚師發明了炒鍋肉這一獨特的肉菜來。這道菜為什么讓鄉親們著迷呢?一是碗里的肉多,這對幾個月不吃肉的鄉親們來講,是多么讓人饞涎欲滴啊。還有一個原因是,炒鍋肉這道菜中,澆上新鮮肉汁的饃片吃在嘴里,有一種和肉一樣的香味。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扶風縣的幾個鎮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農村特有的四方形約40厘米高的飯桌,幾條長長的凳子,一個風箱,加上一個爐子,這便是炒鍋肉攤子的全部家當。
吃炒鍋肉時,師傅首先問你要幾個饃。一般人要一個饃,飯量大的人,要兩個饃,當然價錢也就稍微貴一些。師傅就把饃從中間切開,放在鍋里,和肉在一起炒。
我有一次到鎮上,遇見過這么一件事情。有位農村的壯漢在鎮上賣完鮮辣椒之后,也想買一碗炒鍋肉。等他坐到炒鍋肉的攤子之后,賣炒鍋肉的師傅打量了他一番說:“我這里有豬下水,我多給你放一些,你看怎么樣?”那個壯漢愣了愣,沒有吭聲。這時師傅再開腔了:“豬下水也好吃,給你多放一倍的豬下水,價錢也一樣,我看你掙錢不容易才給你說。”很快,一碗用豬下水炒的炒鍋肉便放在壯漢的面前。這個壯漢只用幾分鐘便消滅了這一碗平時很難吃上的炒鍋肉,臨走抹了抹嘴,笑著說道:“老哥,還是你能體諒我們這些鄉黨。”
八十年代在扶風農村,一碗涼粉一毛錢,一碗涼皮二毛錢,一碗炒鍋肉可能是三毛錢。那時因為炒鍋肉價錢比較貴,幼小的我覺得,能吃上一鍋這樣的肉菜,就是相當于在大餐館吃了一頓。要說炒鍋肉有什么不足之處,來自西安唯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小編2014年最后一次吃,10元一碗,當時覺得份量太少,一份根本不夠吃。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