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
陜西是中國面食大省,陜西面本就很有名,可上面這首詩介紹了“天下美味都吃遍,首推耀州窩窩面。”可見窩窩面的好吃,介紹窩窩面以前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先介紹一下銅川市耀州區。
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陜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陜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陜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這里是隋唐醫藥學家孫思邈、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史學家令狐德棻和北宋山水畫家范寬等“一圣四杰”的故里。境內文物古跡遺存較多,中國藥王山、大香山寺、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等享譽海內外。
耀州區
窩窩面是陜西省耀州區的名菜。成品面形渾圓,漂浮碗內,湯清味鮮,紅綠相映。耀州窩窩面始于清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00多年。凡是品嘗過耀州窩窩面的人,都為它豐富的原料、特殊的風味、考究的技術、精細的刀工而贊不絕口。許多人都以游覽藥王山、品嘗窩窩面為快事。
窩窩面
窩窩面問世純屬偶然。清代道光年間,耀縣城內恒盛飯館大師傅田豐科是位烹調高手。一日店內客少無事,他突發奇想:用雞蛋和好面,搟切成小方丁,然后用筷頭頂住面丁從拳心穿過,面丁便呈窩窩頭狀,再配上蘑菇、肉絲、木耳等佐料,燴煮成面。拿出讓食客品嘗,大家一致贊不絕口,這便是原始的“窩窩面”。后因年代久遠,幾近失傳。20年紀80年代城內五一食堂廚師宋伍存仔細琢磨,復將此道名菜推出,備受歡迎。
窩窩面
如今的窩窩面選料更為考究,主料還是精白面粉,做法依舊,只是佐料增加了不少品種。其中有蘑菇、核桃仁、木耳、蛋片、肉米,并配以多種調料,細數下來,已超過十多種。燴煮成的窩窩面盛在極其精細的瓷碗中,置于宴席中央,蒸氣裊裊,香味四溢,未曾下口,便叫人齒下生津,齒頰泛香。窩窩面味道悠長,吃后回味無窮:大有“此肴應為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之感慨。來耀縣旅游觀光者,只要品嘗過一次,便會終生難忘。
窩窩面配菜
耀州窩窩面,其狀五顏六色,肉沫鉆進了面窩窩,因有口蘑肉湯座莊,所以口感筋、滑、香、爽,可謂色、香、味俱佳。窩窩面講究配料,烹制特別,是道典型的功夫萊。其做法是:用上好的精白面粉摻人雞蛋黃,攙揉成硬面團(據說一個小伙子揉上10斤面的硬面團,都要出一身汗,長喘一陣氣),然后把面搟開,切成骰子形大小狀,用一種特制的如筷子頭半圓般的工具,將這骰子面塊一個個砘壓成窩狀;關鍵是要選上等的口蘑澆上雞、肉湯,上籠蒸透備用,烹制時再將蒸透的口蘑放人雞、肉湯鍋中燴煮,并在湯鍋中放人適量的用大肉爛成七成熟的肉沫,再下入基本煮熟的窩窩面,烹燴出鍋前再加人蔥末、姜末、和用油煎成菱形的雞蛋片、香菜、切成薄片的核桃仁,使之在湯鍋中烹燴為一體,最后勾芡、滴上等芝麻香油,便可出鍋了。
窩窩面所用原料就地取材,烹制簡單方便,俗可地攤叫賣,雅可登堂入室,四時八節皆宜,所以,一直是耀州一帶膾炙人口的風味小吃。
窩窩面
隨著改革開放,物流暢歡,老百姓商品意識增強,窩窩面也逐漸走出耀州,在三原、涇陽、咸陽、長武、彬縣、富平、興平,甚至西安均有售賣。有做湯菜賣,也有當主食用的。但據筆者觀察,耀州小吃窩窩面,目前還處于“藏在深閨人未識”階段,還難以與遍地開花的西岐小吃同日而語。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