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釀酒是陶器的制造。否則,便無從釀起。在仰韶文化遺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約在六千年前,人工釀酒就開始了。《孔叢子》有言:“堯舜千鐘。”這說明在堯時,酒已流行于社會。“千鐘”二字,則標志著這是初級的果酒。《史記》記載,儀狄造“旨酒”以獻大禹,這是以糧釀酒的發端。自夏之后,經商周,歷秦漢,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糧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后酒出。不少西方人都以為米酒是日本人的創造,但豈知,它實際上是中國人首先釀造的含酒精的飲料。而日本釀造清酒的技術是從中國引進的。早在公元前 1500 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祀之事,公元前8 世紀,中國古代詩人也曾作詩描繪人喝醉酒的情景。至遲在公元前1000 年左右,中國就發明了發酵釀酒的技術,使釀出的酒中酒精濃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中國優越的造酒技術,在于最早使用曲來釀酒,并且還發現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濃度,只要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加進熟的并經過浸泡的谷物即可。這是世界第一流的釀酒技術,它釀出了高濃度的飲料。這種技術只是在數世紀前才流傳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國。因此,可以講最早發明米酒的是中國。
米酒是糯米或者大米經過根霉(還有少量的毛霉和酵母)發酵后的產品,化學成分以及物理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的淀粉轉化為小分子的糖類,蛋白部分分解成氨基酸和肽,脂類的變化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資等結合狀態的變化都為它的營養功能的提高產生了有效的促進作用。它的營養功能也正是基于這種化學和物理變化而產生的。而且,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風味物質對于它的口味也有很大的提高。
一、糖的分析:
大米中的淀粉轉化成單糖和低聚糖,這更有利于它快速補充人體的能量,以及改變口味。主要的單糖和雙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蔗糖、異麥芽糖。
二、酸的分析:
酸對于米酒的口味以及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有很重要的作用,這些有機酸大部分是大米淀粉在發酵過程中由根酶發酵產生的。所含的有機酸主有乳酸、乙酸、檸檬酸等。
三、蛋白質和氨基酸:
大米中大部分的蛋白質是不溶于水的(谷蛋白【主要成分】、醇溶蛋白、清蛋白【溶于水】、球蛋白),經過發酵的過程有多少會被分解成為游離氨基酸和多肽類物質,這對于它的營養提高很有幫助。
四、維生素和礦物質:
這些物質大部分都是大米中本身含有的,主要是他們的結合形式產生了變化,以及根霉在發酵時也會產生一些維生素。主要要有維生素B,維生素E,礦物質。
米酒的作用: 米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后能開胃提神,并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您介紹米酒的十一款妙用。
炒雞蛋時,加些許米酒,不但可防止蛋老化,更能讓炒蛋松軟芳香且具光澤。另外,若在蛋里加點九層塔碎末,很適合坐月子中的婦女補身。
※ 以3顆蛋加1茶匙的比例,將蛋液拌均倒入油鍋,炒至5分熟。
※ 倒入1茶匙米酒后,蓋上鍋蓋約40秒讓酒揮發。
※ 起鍋前再加入九層塔碎末拌炒一下即可。
煎牛肉時,倒入些許米酒,讓米酒穩定牛肉血色,并提高牛肉的鮮度。
※ 牛肉入鍋前,先用一茶匙的米酒腌清49分,讓肉質軟化后入油鍋。
※ 3分熟、7分熟與起鍋前各加1茶匙米酒,并用鍋蓋蓋一下,讓酒揮發即可。
臘肉或魚翅要入蒸鍋前淋些米酒,會激發蠟肉的陳香味,吃起來的口感更厚重。魚翅部分則具有平衡腥味的效果。
買回來的豬排放入冰箱冷凍前,可先抹上米酒與蛋液,除了保鮮,還可讓肉質更滑嫩。
※ 分別玉米粉與蛋液涂排豬排后,靜置20分鐘。
※ 用咻鮮膜包起來置入冰凍庫,要食用時直接烹煮即可。
米酒有去腥、去泥味功效,在烹調魚、貝殼類等海鮮時,加幾滴米酒能讓魚肉更美味。
※ 用菜刀在魚的兩側各劃上3刀。
※ 在魚劃開的部位與魚肚處,淋上米酒靜置約10分鐘即可。
將魚、辣豆瓣、姜末、蒜末、肩魚末等調味料入油鍋拌勻后,再入太白粉勾芡。當汁液變成濃稠狀之后,滴幾滴醋和酒再拌炒一下即可完成。
※ 用蛋液涂抹魚身,倒入米酒置約10分鐘。
※ 入油鍋煎煮,魚皮完全不會沾到鍋子。
冷凍庫的魚若要快速解凍,可在魚身上涂抹米酒,放入微波爐轉弱速解凍,魚因酒的燃點加盟,可比平常快1/3的速度解凍。
冬天到了,手腳容易冰冷的人,可用100克的水加2克米酒的比例當水喝,喝起來不但沒有酒味,還有防止體內水份流失功效。
※ 將姜片用刀背稍為拍碎后,加入米酒靜置40分。
※ 泡過酒的姜片放入紗布內,在傷部搓揉即可。
有香港腳的人,可用米酒沾濕棉花,將棉花放在香港腳的部位,再穿上襪子,有殺菌與稍微減緩香港腳癥狀的功能。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