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苗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苗族除了燦爛的文化之外還有就是美食,苗族的美食具有非常獨特的風格,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中國少數民族美食》之苗族特色小吃。
1:酸湯魚
酸湯魚根據酸湯的不同分為“白酸湯魚”(或“素酸湯魚”)和“紅酸湯魚”(或“油酸湯魚”)兩類,“白酸湯”是用淘米水和米湯放在壇罐里發酵而成(壇罐需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其湯汁透明,略呈乳白色狀,因而得名。“白酸湯”是苗族的傳統酸湯。
2:三色飯
三色飯作為苗族最有特色的食品,主要是利用了山欄糯米進行制作,通常在農歷三月三節慶時苗族的每家每戶都會制作三色飯。過去的三色飯為“五色飯”,而這樣的五色包括了黃、藍、白、紅、黑五種顏色,利用了獨特的植物汁液來進行染色,并且將其拌在糯米中,然后放置在木蒸籠上進行蒸制。這樣的五色飯不僅色彩艷麗,更加芳香可口,是一種清熱去火、開胃清涼的美食。而從過去的五色飯改到了現在的三色飯,三色飯主要包括了紅、黑、黃三種顏色,分別是取自愈植物紅葵、三角楓以及黃姜的汁液來染色制作。
3:松桃鹵鴨
松桃鹵鴨,亦稱蓼皋鹵鴨,為民間名特食品,數百年來,不僅為地方群眾喜愛,且已揚名境外。受到中外食客的青睞。蓼皋鹵鴨色澤金黃,皮酥肉嫩味鮮,以色香味俱全享譽湘黔渝川四省(市)邊區。松桃鹵鴨可趁熱吃,也可涼了吃,擱置三五天時間是不打緊的。若將涼了的鹵鴨子在油鍋中涮一下,色澤金黃,皮酥肉嫩味鮮,以色香味俱。
4:烤香豬
苗族烤香豬是出了名的好吃,不僅美味,而且純正無污染!將香豬宰殺以后,用稻草燒去黑毛,再用泉水清洗干凈,取除內臟,用竹片將香豬拉平,放在炭火上慢烤,約莫十來分鐘,只見香豬開始冒油,豬皮透亮,芬芳洋溢。這時便放上桌子,用刀切成塊塊,點上醬料,放入口中,感覺特別的香甜爽口。
5:篝火烤鯉
苗族同胞在五六月份插老禾時,就開始在田里放養鯉魚苗。八九月剪禾時節,各家各戶帶上糯米飯、甜水酒,備上辣椒、鹽巴、姜蒜等佐料,來到山上田邊,邊下田剪禾把,邊放水捉鯉魚。到吃午飯時,用干柴在田頭燒起一堆篝火,一家人圍在火堆旁燒魚。燒田鯉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用小竹子或小樹枝破開一端,將幾尾活鯉魚夾成一排,放在火上翻烤。吃時用野生螞蟻菜伴紫蘇、薄荷、姜、蒜、辣椒等佐料,做好辣椒鹽水,夾魚蘸上辣椒,其味清香、魚肉甜嫩,肥美可口。另一種是取出魚膽,放進一個盛有螞蟻菜、野旱菜、酸菜、辣椒、姜蒜、鹽巴等佐料的鍋里,盛放清水,選用幾枚質地堅硬的鵝卵石放進火堆中燒紅,將“紅石”投入鍋中,水很快被燒沸,不一會魚就熟了。吃起來,魚肉清甜,湯味鮮美。
6:臘肉
臘肉的制作方法是:將鮮肉切成一兩斤重一塊,放下腌缸用生鹽腌漚兩三天,取出用溫水洗一下,晾干,再用適量白酒揉搓,然后用細繩串起來,一塊塊懸吊在火塘上熏烤,假以時日即成臘肉。食用時,用淘米水或溫水洗凈,整塊放進蒸籠連同糯米飯蒸熟,也可直接下鍋煮熟。吃起來又香又甜又脆。
7:油茶
油茶是苗、侗、壯同胞最喜愛的食品之一,每天至少要打上一輪以上油茶,如果哪一天沒有吃上油茶,會感覺全身乏力。油茶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首先把制作好的陰米(蒸熟后晾干的糯米)、花生米或黃豆用茶油爆好后,盛入大碗中,接著在鍋里放少許茶油煸炒一下茶葉,放入清水 將茶葉水煮開。然后在小碗里放入爆好的米花、花生米或黃豆及少量蔥花;最后放入過濾好的茶水,就成了一碗香噴噴的油茶了。
8:腌魚
腌魚是黔東南當地公認的珍味,也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節目。腌魚具有健胃、助消化的功能。據說腌制10年以上的腌魚還可以治腸炎、止瀉。腌魚要用稻田鯉魚,再把鹽水浸泡過的糯米飯,加辣椒粉、花椒等拌成腌糟,用腌糟填入魚腹。用木制腌桶腌制,裝滿后需用大張木葉、水竽葉等將桶口包好密封,數月之后就可食用了。過去腌制用具多為專用杉木制桶。用木桶腌制的魚存放時間長,可達20年,不易變質,香味濃,有甜味。腌制一年后的腌魚,其色呈紅色,干濕適當,酸度適中,吃起來味道酸辣香甜。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