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通常說一日三餐,其實這個傳統的時間并不長,這個生活習慣對于普通大眾是解放后才出現的。在此之前,中國人一直是一日兩餐,也就是只吃兩頓飯。這才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從史料所記和考古發現來看,在原始時期并無“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饑則求食,飽則棄余”。也就是原始時期人們吃飯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有食物時才吃,沒有食物時就想辦法找吃食,找不到就餓著。
在進入文明后的中國古代,一般家庭也沒有早中晚三餐,只有朝食和哺食,也就是一早一晚的意思。古人的作息時間與我們現在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古代的夜生活幾乎沒有,沒有電燈、電視、手機,古人們基本上晚上七八點就開始休想了,換句話說,基本上天黑就睡覺。既然睡的早,那起床時間自然也早。古人們基本上在六點之前就已經起床了,皇帝上朝就是這個時間,大臣們五點就要從被窩里爬起來。早飯的時間大概是上午9點多的樣子,太陽到達天空東南角的位置時開始吃飯,也就是9點多。請注意,吃完飯以后,是沒有現在的午飯的(一定要吃飽)。晚飯的時間大約在下午4至5點之間,吃完這頓飯以后,古人們基本上就要準備睡覺了。當時沒有什么夜生活,朝廷推行宵禁政策,隨便在大街上晃悠被抓住可不得了。
細究的話,從商朝開始,人們的日?;顒右幝梢驯环殖?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為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15時至17時。到了漢朝時,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一天多吃了幾頓飯還大做文章。而當時,天子一般是一天四頓飯,而王公大臣們一天三頓飯。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
順便說一句,在古代是沒有午睡的習慣的??鬃拥膶W生宰予大白天睡覺,氣得孔老夫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由此可見,在古人看來,白天就是好好干活的。天一黑就要開始休息,這是當時的規則。這種情況在宋朝發生了徹底變化,宋朝的經濟十分繁榮,百姓們的夜生活逐步豐富起來。宋朝取消了宵禁政策,百姓們可以出來逛夜市。大街上賣小吃的很多,就是從宋朝開始,百姓們出現了吃夜宵的習慣。宋朝南遷以后,南方人繼續保留吃夜宵的傳統,北方人則基本上沒有這個習慣。在這一時期,雖然人們的正餐還是兩頓,但是大部分人都會在晚上吃夜宵。宋朝皇帝在晚上喜歡喝羊肉湯,這個習慣還普及到了民間。
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小時候在陜西關中農村,家里也是一天兩餐的,早上天亮起來家里的男人就到地里干活,女人們收拾屋子,做飯,九點十點男人們下地回來,吃飯,休息一下,在去地里干活(農忙時節要把飯送到地里去的),下午四五點回家吃飯,休息,天黑后就上床了。一天兩餐其實和貧窮沒有必然的關系,只是和當時人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勞動方式關系非常大。并且當時晚上家里可沒有電視機的,一般農村人不看書,也沒有書看。
那么什么時候開始有一日三餐的呢?是從孩子上學開始的,孩子上學每天中午十二點才放學,不能像以前那樣早上九點十點吃飯了,如果從早上餓到中午也受不了,所以孩子每天早上可以帶一個饅頭去學校,大人們慢慢的也和孩子一起吃點早餐,中午也改在和孩子一起吃午飯了,不能光中午一家人就要分開吃兩次呀,后來家里有了電視,每天夜生活越來越豐富了,一日三餐固定了下來,有時看電視晚了,還能吃點夜宵。
順便說一句一日三餐在中國北方的廣大農村只是解放后隨著義務教育家家孩子必須上學才慢慢普及的,而皇家或者貴族、官員家中可是上千年前都是一日三餐了。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