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是一類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風格特色的食品的總稱。小吃就地取材,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文化及社會生活風貌,是一個地區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更是離鄉游子們對家鄉思念的主要對象。
代表著人類文化生活的精致化。隨著經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提高,吃在日常生活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再加上工作緊張,人們開始厭棄正餐青睞小吃。因為小吃不必講究禮儀,隨時方便地解決饑餓問題。但由于小吃的營養不全面,得來方便,可以隨時取用,所以小吃也是造成肥胖比較普遍的一種原因。
在國內,小吃通常不作為家庭的正餐,人們會到小吃店或小吃攤位上購買。然而在臺灣、新加坡等地,小吃經常做為正餐的替代品。因此某些人選擇以經營小吃攤位做為行業,某些做得特別出名、符合大眾喜愛口味的小吃店或攤販上食客排隊如長龍。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些全國比較有名的小吃。
1、桂林十八釀
(陽朔十八釀、恭城十八釀、平樂十八釀) 桂林十八釀: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陽朔十八釀: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恭城十八釀:田螺釀、豆腐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茄子釀、辣椒釀、冬瓜釀、香芋釀、蒜釀、蕃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 平樂十八釀:竹筍釀 螺螄釀 冬瓜釀 柚皮釀 辣椒釀 豆腐釀 茄子釀 苦瓜釀 葫蘆釀 豆芽釀 蘿卜釀 芋頭釀 南瓜花釀 蛋卷釀 大蒜釀 香菇釀 油豆腐釀 菜包釀。
2、陜西西安餃子宴(百餃宴)
餃子宴,是陜西西安地區漢族傳統名小吃,餃子宴正式出現于唐朝初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餃子宴的得名,是由這種千姿百態的餃子組成的宴賓筵席,故稱之為"西安餃子宴"。餃子宴,是以餃子為主的宴席。一般有100多種餡料,可謂"一餃一味、百餃百味"。(1)打破了一般只用豬牛羊肉和蔬菜作餡的傳統,雞、鴨、魚肉、蛋、海味、山珍、鮮蔬、干菜、果品等等,凡好吃而又富營養的材料,都可以作餡。(2)打破了一般以生皮生餡進行制作然后煮熟的傳統,有生餡,更多的采用了熟餡;餡的制作不只是調味,還采用了烹、炒、煸、爆、炸、溜等方法;有煮餃,更多的采用了蒸、煎、烤、炸等方式。(3)打破了單純咸鮮口味的傳統,增添了酸、甜、麻、辣、魚香、怪味等多種昧型。(4)打破了單一月牙形、角兒形的傳統,溶烹調技術與造型藝術于一體,制作出花草魚蟲等多種多樣美好逼真的造型。(5)打破了吃餃子就單純吃餃子的傳統,以餃子為主,也上冷菜,也上熱菜,也上飲料,并且進行巧妙有機的組合搭配,給不同原料、形狀、顏色、口味的餃子以不同的美好名字,大大提高了宴席的文化色彩和歡慶氣氛。
3、瑤家十八釀
江華十八釀 瑤家十八釀:水豆腐釀、辣椒釀、苦瓜釀、螺螄釀、米豆腐釀、油炸豆腐釀、香菇釀、蒜頭釀、苜芋豆腐釀、竹筍釀、茄子釀、絲瓜釀、蓮藕釀、冬瓜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蘿卜釀、蛋釀。 江華十八釀:水豆腐釀、辣椒釀、苦瓜釀、螺絲釀、米豆腐釀、油炸豆腐釀、香菇釀、蒜頭釀、魔芋豆腐釀、竹筍釀、茄子釀、絲瓜釀、蓮藕釀、冬瓜釀、南瓜花釀、牛耳菜釀、蘿卜釀、蛋釀。
4、中國糕點
糕點是一種食品。是以面粉或米粉、糖、油脂、蛋、乳品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輔料、餡料和調味料,初制成型,再經蒸、烤、炸、炒等方式加工制成。糕點品種多樣,花式繁多約有3000多種。月餅、蛋糕、酥餅等均屬糕點。糕點有八個大類,油酥類、混糖類、漿皮類、爐糕類、蒸糕類、酥皮類、油炸類、其它類。糕點在中國按地區分類有12個流派:京派、津派、蘇派、廣派、潮派、寧派、滬派、川派、揚派、滇派、閩派。
5、閩浙贛芋餃
芋餃是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傳統的漢族面食。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后,芋餃肉餡非常鮮美,芋餃面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絕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芋餃的做法很奇特,全是用手捏成。芋餃發源于福建建甌,他們因地制宜,將當地的特產芋子和蕃薯用做外皮包餃子,就創造性地發明了這個小吃。
6、醪糟(甜米酒)
醪糟,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小吃。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因此深受人們喜愛。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還常被作為重要的調味料。醪糟也叫酒釀、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經過酵母發酵而制成的一種風味食品。
7、水晶餃、蝦餃
蝦餃是廣東省的漢族傳統小吃,起源于廣州郊外。那些地方盛產魚蝦,再配上豬肉、竹筍,制成肉餡。以澄面皮包著一至兩只蝦為主餡,份量大小多以一口為限。傳統的蝦餃是半月形、蜘蛛肚共有十二褶的,餡料有蝦,有肉,有筍,味道鮮美爽滑,美味可口。水晶餃晶瑩剔透、透明如玉。
8、魚皮餃、魚餃
魚皮餃,潮州傳統的漢族小吃。將鯪魚肉與上等面粉搓勻研薄作皮,其它配料拌勻作餡,包成餃子狀,放入熬好的上湯中煮熟即可。 魚餃,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傳統小吃,味道鮮美香爽,具有潮汕地方風味。魚肉剁為茸泥,以肉丁、蝦仁、梅梨(荸薺)等拌為餡,以餃皮加餡料卷成餃形。
9、蟹黃湯包
蟹黃湯包是江蘇傳統小吃。其特色是皮薄如紙,吹彈即破,制作"絕"、形態"美"、吃法"奇"。蟹黃湯包的制作原料十分講究,餡為蟹黃和蟹肉,湯為原味雞湯,制作工藝精妙絕倫。最出名的就是當屬南京龍袍蟹黃湯包、泰興曲霞蟹黃湯包、靖江蟹黃湯包、鎮江宴春蟹黃湯包、淮安文樓蟹黃湯包,此外靖江、鎮江、泰興、揚州等地的湯包也非常有名。
10、灌湯包(灌湯包子)
灌湯包子,漢族特色小吃。灌湯包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有開封,西安等地。灌湯包子有形式美,灌湯包子皮薄如紙,吹彈即破,皮內富有皮凍制成的鹵汁。其內容精美別致,肉餡與鮮湯同居一室,在吃灌湯包子時,將吃面、吃肉、吃湯三位一體化,是一種組合的魅力。吃灌湯包子,湯列第一位,肉餡次之,面皮次次之。
11、江南小籠包
小籠包,是上海、無錫、常州、蘇州、杭州、嘉興、蕪湖、南京、徽州、江南等地著名的漢族小吃,中國特色美食。據傳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后逐漸成型。江南小籠包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小籠包的精髓就在于湯與皮與餡的完滿結合,吃法:將整個小籠送入口中。常州小籠包味鮮,無錫小籠包味甜。
12、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小吃。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后壓榨成圓條或片狀即成。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最講究鹵水的制作,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多種佐料(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等。桂林米粉的來歷和秦始皇有關。請參考我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的建議《今年2008年是廣西桂林的靈渠建成第2222年、桂林起名第2222年、廣州建城第2222年,建議在興安、桂林、廣州三地同時舉辦紀念活動》以及《建議把臘月十八統稱為:中國飲食節、中國食膳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秦始皇大統元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發兵50萬南征百越。在進軍越城嶺的秦軍因山路崎嶇、糧草不濟而無進展。于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命令史祿開鑿靈渠,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始皇大統八年),終于將靈渠開鑿成功。同年,秦朝的統一戰爭勝利結束。秦始皇就在嶺南設立了三個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把嶺南正式納入秦朝的版圖。米粉這種美食就是在秦軍征戰嶺南時誕生的。因此,米粉這種南方美食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了。
13、柳州螺螄粉
柳州螺螄粉,是廣西柳州最受歡迎的美食。米粉配上螺螄肉、螺螄湯,就成為柳州螺螄粉。主要原料:螺螄湯料,腐竹,酸筍,米粉,酸空心菜,酸豆角,紫蘇,香菇、靚湯、香菜。柳州螺螄粉最大的特點在于加入了螺螄肉、螺螄湯,用田螺肉或江河中的小螺螄肉均可。最好將螺螄肉夾些豬肉一同絞碎,拌入香料、老抽、味精、少量湯、糖、醋和生粉。螺絲粉美味可口,又有螺螄的鮮味。
14、五色糯米飯
五色糯米飯是云南、貴州、廣西三省的少數民族(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的傳統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這五種色彩而得名。每年夏歷三月初三、清明節以及其他民族節日時,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侗等民族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艷誘人。五色糯米飯的色彩是用當地的天然植物的葉子或花染成的,天然植物色素對人體不但無害,而且有益,而且還有一種特別的植物沁香,別有風味。五色糯米飯色、香、味俱佳,還有滋補、健身、醫療、美容等作用。
15、湖州千張包子
千張包子是浙江湖州傳統的漢族名點。用純精肉、開洋、干貝等作餡,豆制品千張作皮,包成包子。肉嫩不膩,香氣四溢,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16、福州“太平燕”
(福州肉燕、福州扁肉燕) 福州肉燕,又稱太平燕、扁肉燕。肉燕,因形狀似燕而得名。是福建福州的一道著名的漢族風味小吃,也是福州風俗中的喜慶名菜。福州人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親友聚別,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無燕不成宴,無燕不成年”。肉燕亦由此成為饋贈佳品,為福州人包括海外鄉親所衷情。打制燕皮,豬肉必選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粉配比恰到好處;通過精細復雜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紙,其色似玉,口感軟嫩,韌而有勁。肉燕皮是用精肉配上淀粉等輔料精制而成,形似紙狀,潔白光滑細潤,散發出肉香,非常爽口。關于福州“太平燕”,有“福州扁肉燕,人人吃不厭”說法。此說在福州街頭巷尾流傳。
17、蚵仔煎(海蠣煎)
蚵仔煎,又稱“海蠣煎”,是閩臺潮特色小吃,發源于福建泉州,是福建閩南,臺灣地區,廣東潮汕等地經典的漢族小吃。起源是沿海地區人民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一種貧苦生活的象征。蚵仔煎就是這樣的一種在貧窮社會之下所發明的。蚵仔為閩南語,指牡蠣(或稱海蠣)。蚵仔的學名叫牡蠣,廣東人稱牡蠣為“蠔”,而在閩南潮汕及臺灣一帶稱之為“蚵仔”。將韭菜切成一指節長短,和洗凈的蚵仔擱在一起,加入稀釋番薯粉作為粘合劑,入油鍋煎至金黃。潮汕人寫作“蠔烙”。閩南,臺灣,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蚵仔煎在閩南語系地區(閩南、潮汕、臺灣)自古有之,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韭、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18、江西修水哨子
修水哨子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食品。以修水境內高山特產山芋、西鄉紅薯粉為原料,依傳統工藝精制而成,純系天然,清香綿柔,營養豐富,入口即化,實為飲宴饋贈之佳品。修水哨子做法:把毛芋(又稱芋頭)煮熟,壓碎成糊狀,再將新鮮的紅薯粉拌入毛芋糊中,在攪拌時加入些香油,這是外皮料。內餡料:愛吃甜食者可用白糖、芝麻粉、桔餅、桂花等加一定的化豬油或香油調制。愛吃咸食者可用臘肉或火腿加入大蒜、蝦仁等配料制成。包時,包成尖圓形或圓塔形或圓錐形。蒸熟即可。
19、閩粵臺浙魚丸、福州魚丸、福州七星魚丸
魚丸是福州、閩南、廣州、臺灣一帶的漢族傳統食品,屬于粵菜或閩菜系。古時稱“氽魚丸”。因為它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作點心配料,又可作湯,是沿海人們不可少的海味佳肴。魚丸多以鮮黃魚、馬鮫魚、鰻魚、小參鯊為主料。剁碎魚肉,加適量姜汁、食鹽、味精,搗成魚泥,調進薯粉,攪勻后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為宴席常見菜品。 福州魚丸、福州七星魚丸:福州地方特色的漢族小吃。福州魚丸是用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攪拌均勻,再包以豬瘦肉或蝦等餡制成。 潮州魚丸:體積較大,白色,用較貴價之魚肉制成,在香港,這種魚丸以香港仔出產的最為知名。 晉江深滬魚丸:選用鰻魚、馬加魚、嘉臘魚、敏魚和五香肉等,剁碎搗爛,與地瓜粉一起攪合千捶而成,堅韌雪白,質地柔軟,并用肉骨清湯、油蔥、瘦肉配煮,入口鮮美清脆。 浙江溫州魚丸:溫州魚丸是浙江溫州的漢族名食,魚丸有彈性,以新鮮的鮸魚(黃魚最好,馬鮫魚、包頭魚也行)肉為主料,刮成魚茸,用酒、鹽和味精浸漬片刻,加番薯粉,拌入姜絲蔥末均勻混合,用手揉捏直至魚肉彈性十足,下鍋煮熟。食用時以鍋中的原湯配上米醋、蔥花和胡椒粉。 此外,還有廈門魚丸、臺灣魚丸、羅定魚丸。
20、社飯
社飯就是在社日時吃的飯。社飯:采山上的鮮嫩社蒿(香蒿、青蒿),洗凈剁碎,揉盡苦水,焙干,與野蒜、山蔥、地米菜、臘豆干、臘肉等拌入糯米中,蒸或燜制而成。其味肉香草香米香。社日是中國古時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日是定在立春、立秋后第五個戊日。社日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盛大節日。社日起源于周代,初興于秦漢,傳承于魏晉南北朝,興盛于唐宋,后衰微。社日原本是漢族先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社日在中國歷史上傳承達數千年之久,漢以前只有春社,漢以后開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為社日。社日在當今社會幾乎已經消失,現在,也只有居住在中國西南(湖北鄂西南、湖南湘西、貴州黔東)的邊遠山區的部分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群眾中,還保存著“社日”這一古老的傳統。請參考我在以前提出的建議《建議恢復中國古代傳統的祭祀土地的“社日”(春社、秋社)》。
21、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是云南滇南特有的漢族小吃,起源于蒙自。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云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姜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鵝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22、廣東玉兔餃、白兔餃 玉兔餃、白兔餃
蝦仁洗凈剁碎打成蝦膠,熟肥肉、筍尖切成小粒,和各種調料一起放入蝦膠中,攪勻成餡心。燙面揉勻搓成條,切成劑子,在案板上抹些香油,將劑子壓扁包餡成形,用剪刀剪出耳朵、腳、尾巴,再用兩粒圓球形胡蘿卜粒按上眼睛即成,蒸熟即可。特點:形似白兔,形象逼真。白兔餃做法與玉兔餃相同。玉兔餃、白兔餃:小兔逼真,活潑可愛,味美可口,逗人喜歡。
23、福建泉州晉江安海土筍凍
土筍凍是發源于福建泉州的一種色香味俱佳的漢族傳統風味小吃。如今流行于整個閩南地區,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相傳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發明的。 它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于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后即凝結成塊狀,配上好醬油、永春醋、甜辣醬、芥辣、蒜蓉、海蜇及芫荽、白蘿卜絲、辣椒絲、番茄片,味美甘鮮。是福建泉州晉江安海等閩南地區的著名的美食小吃。
24、餛飩
餛飩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食品。用薄面皮包餡(豬肉,蝦肉,蔬菜,蔥,姜),煮熟后帶湯食用。廣東稱云吞,福建稱扁食、扁肉,四川稱抄手,湖北稱包面,安徽皖南稱“包袱”。
25、陜西涼皮
陜西涼皮為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多使用小麥面粉制作,也有米粉或其他淀粉制作的。一般涼拌食用(但在漢中地區,熱食更為廣泛),種類繁多。主要有:麻醬涼皮、秦鎮米皮、漢中面皮、岐山搟面皮、面筋涼皮等。涼皮歷史久遠,涼皮傳說源于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麻醬涼皮:麻醬涼皮就是以芝麻醬為主要調料的涼皮,在西安,尤以回民坊上制作的更具特色。一種典型的清真吃法。 秦鎮米皮:以大米粉為原料制成,因產于戶縣的秦鎮,也叫秦鎮米皮。秦渡鎮,是陜西關中著名的歷史名鎮。 岐山搟面皮:以岐山縣制作的最佳。制作時,只要先將小麥粉洗出面筋,再把淀粉搟成薄餅,最后上蒸籠蒸制而成。 面筋涼皮:面筋涼皮產于關中地區,加工時,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調成糊,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面筋、菜,調料。 除以上幾種外,陜西還有:扶風烙面皮,漢中魔芋涼皮、黑米面皮,陜北綠豆涼皮,等等。
26、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西北著名美食,尤以陜西西安最著名。羊肉泡饃在古時稱“羊羹”,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年,那時也被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羊肉泡饃就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回味無窮。羊肉泡饃(也包括牛肉泡饃)為陜西美食的“總代表”。
27、陜西西安肉夾饃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于饃”的簡稱,是中國陜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以陜西地區的“臘汁肉夾饃”(豬肉)和寧夏地區的“羊肉肉夾饃”為主。臘汁肉夾饃是陜西寶雞和西安的著名小吃。寧夏的肉夾饃為羊肉餡。臘汁肉歷史悠久,起源于戰國時期。肉夾饃源于古城西安,有兩千年的歷史,臘汁肉夾饃用臘汁肉,白吉饃做成。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
28、南昌瓦罐湯(南昌煨湯)
29、武漢三鮮豆皮
三鮮豆皮是湖北武漢人早點的主要食品,也是民間極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小吃。三鮮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餡中有鮮肉、鮮蛋、鮮蝦(或鮮肉、鮮菇和鮮筍)而得名。最初是武漢人逢年過節時特制的節日佳肴,后來成為尋常早點。色澤金黃透亮,鮮艷奪目,皮薄軟潤爽口,滋味鮮美,含有蝦、菇、肉香。以其獨特風味遠近聞名。
30、煎堆
31、桂花糯米藕(桂花糖蓮藕、桂花糖藕、糯米糖藕)
桂花糯米藕又名蜜汁糯米藕,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小吃,桂花風味濃郁。原料:蓮藕,糯米,紅糖,桂花、蜂蜜,紅棗。杭州桂花糯米藕軟綿甜香,西湖的蓮藕則是藕中的極品。
32、竹筒飯、云南傣族竹筒飯
竹筒飯又名香竹飯,是用新鮮竹筒裝著大米及味料烤熟的飯食,多于山區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用米配肉類為原料,放進新鮮的竹筒中,加適量水再用香蕉葉將竹筒口堵嚴,炭火中綠竹烤焦即可。云南竹筒飯:是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諾族、景頗族等眾多民族經常做的一種風味飯食,有普通竹筒飯和香竹糯米飯兩種。傣族喜歡吃香竹糯米飯,其他民族喜歡吃普通竹筒飯。 云南竹筒飯,以傣族竹筒飯最有名。此外還有:海南黎家竹筒飯、湖南江華瑤族竹筒飯、臺灣竹筒飯、廣西竹筒飯、四川竹筒飯、浙江竹筒飯。
33、閩南潮汕臺灣的潤餅
潤餅,發源于泉州,是中國閩南地區,潮汕地區,以及臺灣地區的一種漢族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有:肉絲、蚵煎、香菜、豌豆、豆芽、豆干、魚丸片、肉丁、油煎蛋絲、海蠣煎、花生末、炸粉絲、香菜、蒜絲、春筍絲、胡蘿卜絲、卷心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面皮把各種菜肴制成的餡料包卷成枕頭狀,然后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其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每年夏歷三月初三以及清明前后,在閩南、潮汕和臺灣,都有吃潤餅的習俗。
34、荷葉粉蒸肉
荷葉粉蒸肉是浙江寧波的漢族名菜。它是用新鮮荷葉,將炒熟的香米粉和經調味的豬肉裹包起來蒸制而成,其味清香,鮮肥軟糯而不膩。
35、荷葉飯
荷葉飯,是廣東漢族飯食,又稱荷包飯,以荷葉包裹米飯和肉餡蒸制而成。荷葉碧綠,飯團松散,飯粒軟潤而爽鮮,有荷葉的清香。此品原是民間傳統方便食品,歷史悠久。
36、豆腐制品
豆腐制品小吃有:酵豆腐、豆腐乳、臭豆腐、油豆腐、煎豆腐、毛豆腐、霉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腦、豆漿,等等。
37、苗家魚凍
貴州遵義美食,苗族傳統菜。原料:活魚,水豆腐。 調料:鹽、辣椒面、花椒粉、姜末、蒜泥、蔥。風味特色:麻辣鮮香,軟嫩爽口。
38、苗家粉蒸肉
用湖南湘西鳳凰縣出產糯性低產的小米,選用較肥厚的細嫩豬肉,拌合浸泡好的小米,加上作料,放在鍋里蒸煮,熟透即可。
39、黃圓餅
(屯溪燒餅、黃山燒餅、火爐餅、蟹殼黃燒餅、蟹殼黃、救駕燒餅)
40、年糕、寧波年糕
<p class="pgc-img-captio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16px; padding: 0px; text-align: center; font-size: 12px; color: rgb(119, 119, 119); line-height: 16px; font-family: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