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面皮天下聞名,外地人只知道涼皮是涼的,卻不知道還有一種涼皮可以熱著吃,就吃那種剛出來的感覺。漢中熱米皮,在漢中當地稱"漢中熱面皮",是陜西省南部漢中地區漢族特色米制食品之一。漢中面皮相傳始于秦漢,被譽為漢中風味小吃的“四絕”之首,一般是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漿,上籠蒸成薄皮兒,趁熱抹上菜籽油,切成條狀,依個人口味調入油辣子、鹽、醋、醬油、蒜泥 等佐料,軟糯香辣的口感讓人欲罷不能。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漢中熱面皮。
有人說:一份熱米皮,承載了漢中人對親人的思念,那是媽媽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在漢中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是從漢中人蒸米皮的大蒸籠里升騰起來的,只要有行人的地方總會有幾家知名的老店,用秘制的配方招攬生意。漢中人的標配早餐――熱米皮+菜豆腐,就好這一口熱米皮的麻辣酸爽!
午間,熱米皮還是絕大多數漢中人的心頭好。如果不去吃一碗,肚子里的饞蟲一個勁地亂竄。
晚上的夜市,熱米皮的招牌總會在各個美食檔口顯眼的地方擺放,休閑的人在冒著熱氣的籠屜前瞄一眼,聞一聞大排檔的辣椒油的香氣,就能感應到誰家的味道更好。漢中人,對于熱米皮的味道,天生有敏銳的辨識能力。
熱米皮是一種純粹的美味。然而,純粹并不等同于單一。隨著物產的豐富與人們口味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米皮店也開始做著更加多樣的改變。除了原味,青椒味、老干媽味兒、小米辣味等也走上了人們的餐桌。熱米皮的絕配是一碗熱騰騰的菜豆腐或者核桃饃。菜豆腐是漢中地區獨特的美味,它的酸味讓經常品嘗的人愛戀不已,讓初來咋到的人的接受卻充滿選擇性。核桃饃小如瓷蓋,色澤金黃,香味濃郁,油酥可口。每一口濃郁的酥脆裹挾著米皮的柔軟,簡直是人生享受。
漢中面皮起源于秦漢時期,相傳劉邦在漢中稱王,命蕭何修筑山河堰,糧食連年豐收。農民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釋,蒸成薄餅,切條涼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劉邦微服出訪,進入百姓之家,好客的農民便以涼拌蒸餅絲條招待。劉邦邊吃邊稱贊,問及名稱,農民說不出來,劉邦聽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說道:“此乃蒸餅也。”后來,人們改用重疊式竹籠,一次可蒸數張,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細條,筋絲柔韌,軟而不斷,恰像皮條,改名“面皮”。
說起面皮,漢中還流傳著一個“面皮知府”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間,漢中人張某在河南汝陽當縣官。有一年朝廷派欽差大臣到汝陽視察,張知縣未備酒宴,只有家鄉的面皮簡單招待。欽差大人沿途吃喝,早覺胃口油膩,一嘗面皮,喜之不盡。問起制作方法,張知縣一一奉告。欽差回朝不久,張知縣就提升為洛陽知府。人們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餐面皮討得欽差心歡,美言上奏天子而升官爵。此事傳回漢中,被老百姓戲稱為“面皮知府”。但令人遺憾的是,北京人至今不會蒸面皮。可能是欽差大人把制作方法全忘了,即使想吃也做不出來。
不管你在漢中,還是在外地。別人問你,漢中有啥好吃的?不假思索的回答是什么?——漢中面皮。不管你在漢中,還是在外地。不知道吃啥時,腦海里第一個選擇是什么?——一碗熱面皮。漢中人對熱面皮的喜愛,刻在了骨子里,深入了腦髓里。一份香辣可口的熱米皮配上一碗熱騰騰的菜豆腐,開啟漢中人幸福的一天,也會帶給你我諸多美好體驗,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說了這么多,別饞了,快去吃一碗熱面皮吧。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