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糕是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屬消暑小食。相傳中國古代先民,為尋求平安健康,端午節時會食用粽子、雄黃酒、綠豆糕、咸鴨蛋這些食物。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為京式,制作時不加任何油脂,入口雖松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制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軟、細膩。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教您做幾種美味綠豆糕。
綠豆主要原料是煮熟的綠豆粉、 蒸熟的山芋粉(或小麥粉、豌豆粉)、 植物油(芝麻油)、熟豬油、綿白糖、糖玫瑰花、黑棗肉、桂花糖等。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腫、明目退翳等功效。它具有形狀規范整齊,色澤淺黃,組織細潤緊密,口味清香綿軟不粘牙的特色。
原料:
去皮綠豆200g、黃油40g、白砂糖適量、豆沙適量
做法:
1、去皮綠豆洗凈泡6小時以上,一宿更佳,因為泡好了更容易蒸爛。
2、放入蒸鍋蒸20分鐘。
3、蒸好的綠豆用鏟子壓碎成泥,也可放料理機打碎。
4、多打一會兒,打碎成綠豆泥。
5、平底鍋備好,放入黃油小火煮(黃油有奶香味,比植物油更適合做綠豆糕)。
6、放綠豆糕,加白砂糖翻炒,干濕看個人喜好。
7、炒好的豆泥放涼,分成這樣的小團。
8、用手把小團壓成小餅,中間放點豆沙,把豆沙包裹成團。
9、準備模具定型,因有黃油,很好脫模,模具不用另外刷油。
10、壓模后脫模就好了。
11、喜歡抹茶味的,可以在炒的過程中加入抹茶粉,做出的是綠色的。
12、放入冷藏冰鎮,口味更佳。
原料:
去皮綠豆一斤、糖適量(根據個人口味)、淡奶油三勺、牛奶適量
做法:
1、將綠豆用水浸泡三四個小時。
2、將泡好的綠豆上鍋蒸至軟爛。
3、將蒸熟的綠豆打成綠豆泥。
4、在綠豆泥中加入牛奶、糖和淡奶油攪拌均勻。
5、取適量豆泥團成團,放入月餅模中壓實。
6、將綠豆糕壓出成型。
原料:
綠豆粉13公斤、綿白糖或白糖粉11.7公斤、糖桂花0.25公斤、清水適量。
做法:
1、拌粉:將糖粉放入和面機里,加入用少許水稀釋的糖桂花,攪拌:再投入綠豆粉,攪拌均勻,倒出過80目篩,即成糕粉(以能捏成團為準)。
2、成型:在蒸屜上鋪好紙,將糕粉平鋪在蒸屜里,用平板輕輕地推平表面,約1厘米厚;再篩上一層糕粉,然用一張比蒸屜略大一點的光紙蓋好糕粉,用糕鏡(即銅鏡、銅捺)壓光;取下光紙,輕輕掃去屜框邊上的浮粉,用刀切成4厘米×4厘米的正方塊。
3、蒸制:將裝好糕粉的蒸屜四角墊起,依次疊起,放入特制的蒸鍋內封嚴;把水燒開(不宜過開,以免糕色變紅),蒸15分鐘后取出,在每小塊制品頂面中間,用適當稀釋溶化的食用紅色素液打一點紅;然后將每屜分別平扣在操作臺上,冷卻后即成。
原料:
綠豆粉8.25公斤、綿白糖8公斤、麻油5.75公斤、面粉1公斤、豆沙3公斤。
做法:
1、拌粉:將綠豆粉、面粉置于臺板上,把糖放入中間并加入麻油的一半攪勻,再掏入豆粉和面粉,搓揉均勻,即成糕粉。
2、制坯:預備花形或正方形木質模型供制坯用。清水綠豆糕制坯簡單,只需將糕粉過80目篩后填入模內(木模內壁要涂一層麻油),按平撳實,翻身敲出,放在鐵皮盤上,即成糕坯。夾心即豆沙綠豆糕制坯,是在糕粉放入模中少一半時放入餡心——豆沙,再用糕粉蓋滿壓實,刮平即成。
3、蒸糕:制成的糕坯連同鐵皮盤放在多層的木架上,然后將糕坯連同木架入籠隔水蒸10~15分鐘,待糕邊緣發松且不粘手即好。若蒸制過久,會使粉坯松散或縮筋。
4、成品:蒸熟冷卻后在糕面刷一層麻油即成。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