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關中地區有一種制作奇特,風味別致的古老食品,叫做石子饃、石子餅、石頭饃、石頭餅,也有的地方叫干饃、砂子饃、餑餑。石子饃是陜西關中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
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唐代叫做“石鏊餅”,并曾以此餅向皇帝進貢。據傳:“神農時,驚訝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到了周代,“燔黍,以黍米加于燒石之上,燔之使熟也”。這就說明,石子饃是由遠古的“燔黍”演變而來的,經過了一個長久流傳,不斷改進的過程。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也稱之為“天然餅”,中國烹飪發展經歷的五大家段中石烹飪階段最為重要,是先民由生食轉為熟食的標志。由于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
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培訓的石子饃使用精粉加鮮蛋、芝麻、精煉植物油、精鹽、椒葉、蔗糖等各類調料揉成面,用燒熱了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成。石子為深埋河床之底的天然小鵝卵石,并經精選加工處理,它油酥咸香,經久耐放,易于消化,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也是檔口、攤位小本創業的好項目。如果您想學習石子饃技術,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24小時咨詢電話及微信:18109282056
石子饃的來歷傳說
很早以前,在陜西省藍田縣野自溝住著一個名叫王群喜的孩子,由于父親早逝,他和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生活。王群喜從小給村子里的一個財主家放羊,這個財主非常吝嗇而又貪婪,王群喜不管天陰下雨都要給財主家去放羊,財主每天給他只有很少的一些黑面餅子吃,他經常吃不飽肚子,還要從自己的口中省出一些餅子給母親吃,母子兩個日在過得很是艱難。
有一天,王群喜趕著羊群到王順山去放羊,由于又餓又累,不知不覺中在柳樹下睡著了。睡夢中只見一位白胡子老爺爺對他說:“王群喜,你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你為你母親經常吃不飽肚子,我送你一把麥子帶回去和你母親吃吧!“說著就將一把麥粒放進了他的口袋,然后就不見了。王群喜醒來以后,發現口袋里果然裝著一把麥粒,他把麥粒帶回家后放入一條布袋中。第二天早上,王群喜看到布袋里盛滿了金燦燦的麥子,于是他取了一些磨成面,和母親吃了一頓飽飯。過了一夜,王群喜發現取少了的布袋里又裝滿了麥子,而且總也用不完。從此他和母親終于過上了能吃飽肚子的生活,就不再給財主放羊了。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個月后,這件事被財主知道了,硬說是王群喜偷了他家的糧食,帶人去搶了那個裝滿糧食的布袋就走,王群喜追出門去奪,在爭搶的過程中布袋子被撕破了,里面的麥子全灑落在地下變成了變成了砂子。從此,在漆家溝周圍的人們就都用這石子來烙饃饃了。
如果您想學習石子饃技術,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24小時咨詢電話及微信:18109282056
本文關鍵詞:石子饃哪里學,西安學石子饃做法一對一 ,石子饃做法培訓,想學石子饃去哪里,哪里有教石子饃的,石子饃培訓,想學石子饃做法當然是去陜西學習正宗,學習石子饃做法,石子饃哪里最正宗,擺攤賣石子饃怎么樣,石子饃怎么做酥,石子餅培訓怎么做,在哪學石子餅培訓,石子餅培訓來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簽署正規合同,技術包教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