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糕這物件,小如鏡,也圓如鏡,厚不盈指。主料是江米細細研磨成粉,在小巧如玩具的竹木籠屜里墊上薄鐵片,填實江米粉,撒上紅糖、綠色和黃色的糖,加上細細切碎的青紅絲,一屜一屜的摞起來,如寶塔般,寶塔尖有一機關,待到熟透時蒸汽一沖,發出長長的響聲,兒童聞聲而至。
鏡糕是一種來自于陜西西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做法簡單,選用品質上乘的糯米粉裝入一個小小的木制蒸籠之內,撒上一些紅豆或綠豆作為輔料,之后再在爐子之上蒸制而成;色澤白嫩,形狀小小的,圓圓的,頗似一面小鏡子,故而得名“鏡糕”。
顧客付款后,攤主用竹簽扎入鏡糕之中,然后再取出,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蘸紅糖、白糖或者桔粉。
西安一位老人街頭賣鏡糕近30年至今只賣1.5元
離得老遠,三輪車上“李家正宗鏡糕”的紅色招牌,在太陽下挺吸引人。
老李叫李正利,75歲。木籠鏡糕,是西安的特色傳統小吃,如果你經常路過含光門附近,極可能吃過他的鏡糕。
昨天下午,剛出攤不久,就有人跑來吃了。“一周總要吃幾次,他都被稱為‘鏡糕男神’了。”37歲的小王是來接孩子的,孩子就在附近上學,幾乎每天,他都能遇到老李。
有時,他自己買著吃一塊,有時再給孩子也買一塊。小劉說,老李的鏡糕用料實在,保留了江米原本的清香,不甜膩,軟軟糯糯,口感很好。
老李邊和小王搭訕,邊做鏡糕。他熟練地用木棍穿過小籠屜上的鏡糕,再給鏡糕的前后兩面,沾上花生粉,“好了,趁熱吃”。花生粉放在一個鋁飯盒中,“這是我當年上班時用來帶飯的,現在算起來也是‘古董’了。”
年輕時,老李曾在一家國有企業上班,主要是賣點心,“我發現甜食還是很受歡迎的。”后來食品公司不景氣,他便想著學一門手藝。1989年,老李在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花980元錢交了學費,花一個禮拜學會了這門手藝。
“一開始就是想打發時間,賺點小錢,沒想到干到現在,已經29年了。”因為家就住在附近,老李賣鏡糕,主要以大學東路、含光路為主,這么多年下來,他結識了不少客人,很多都是回頭客,有的人是吃著他的鏡糕長大的,有的甚至一家兩代人都吃過他的鏡糕,有時候老顧客忘了帶錢,老李也不計較。
堅持不放添加劑和香精
29年間,市場上很多鏡糕的價格從不到1元,漲到了5元、6元,翻了很多倍,而老李至今也只賣1.5元的價格,物美價廉讓他有口皆碑。
相比起如今市場上巧克力、哈密瓜等多種口味的鏡糕,老李的鏡糕口味只有玫瑰和白糖八寶兩種,他堅持不放添加劑和香精,使用的江米都是自己去超市一袋袋扛回來。
為了確保食物口感,每天出門前半小時,他就開始準備烙面、添糖、打水,“每天下午出攤兩三個小時,掙個幾十元錢,雖然錢很少,但是快樂很多。”
如今,老李一天能賣70個左右,除去成本盈利并不多,但老人家依然樂此不疲,“我現在身體還不錯,只要還有人愛吃,我就愿意堅持做,發揮自己的余熱,也能從中收獲快樂。”
想了解和學習鏡糕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只需要980元就能學到創業的技術,并且投資幾百元就能開業掙錢。
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