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一個所到之處皆有美食的國度,令人嘆為觀止的不僅有種類繁多的美味佳肴,而且每道都有一個形象生動、活靈活現的名字,使人一聽便直抵心扉,難以忘記。在這眾多的食品名稱中,有些是以動物命名的,其實也許它們與這些動物風馬牛不相及,比如狗不理包子、紅燒獅子頭等等,但人們卻覺得這名稱恰如其分、自然和諧。
驢是鄉間最常見的牲畜,與人類關系密切,于是有些食品名稱便與驢搭上了關系,盡人皆知的一是驢打滾,再者是驢蹄子面。驢打滾,是北京及天津等地的傳統小吃,因其最后一道制作工序是撒黃豆面,猶如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因此得名“驢打滾”,而驢蹄子面則是地道的陜西面食。
驢蹄子面為什么叫驢蹄子面:
驢蹄子面是屬于陜西眾多面食的一種,在被人們稱為面食大省的陜西,驢蹄子面的名字在眾多數不清的面食名稱里脫穎而出,是因為它的名字有故事,特色勁道有嚼勁。那么驢蹄子面為什么叫驢蹄子面?相傳很久以前,在陜西乾縣農村地區農民勞務繁重,回家過晚來不及搟面。就采用一種"偷懶的"方法制作面條,這種做法用時短,味道好,且方法簡單,一學就會。由于做出來的面條形似驢蹄子,口感筋道,有"驢"的一身倔勁兒故稱作驢蹄子面。
那么驢蹄子面的起源都有那些故事:
一、起源于乾陵
據說起源于乾陵時期,武則天修建梁山做為陵地,直至唐高宗李治臨終時乾陵尚未修建完畢,工匠們時間緊迫,無暇做飯,為了充饑頂餓,于是用玉米面和硬直接用刀切成面片,煮熟即食省時、省力,因其口感勁道,形似驢蹄子,被稱作驢蹄子面,后來這一制作工藝,最后流傳于當地民間。
二、起源于困難時期
還有說驢蹄子面起源于五十年代困難時期,農人忙于農活,來不及搟面的一種“偷懶的”方法,于是用玉米面和硬,搓成條狀,直接用刀切片下鍋,出鍋后形似驢蹄,故名驢蹄子面!后來這一面食流傳下來,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則換成了麥面制作,勁道十足,再煮不爛,盛在碗里白色面條晶瑩剔透如玉石一般,吃到嘴里面筋可口,美味至極!吃驢蹄子面不僅吃的是一種味道,代表陜西農民的樸實,豪爽與大氣!這是驢蹄子面的故事。
三、起源于陳爐古鎮
還有一種說法是最早在銅川陳爐古鎮,有一戶經營面食的店面,店老板娘發明了一種快速的切面,因為做出來的面形似修的驢蹄子,而且口感筋道,所以有了驢蹄子面的來由!
無論起源如何,這種驢蹄子面非常厚實、筋道,吃了頂包,有“驢”的倔勁兒。過去很多出門干活的人,或者是農村人干活回家晚了,來不及自己和面搟面,就用切面的方法,做快速吃到的筋道驢蹄子面。
驢蹄子面吃法:
驢蹄子面,形似一彎月牙狀,介于削筋面和撥刀面之間,做法是將面醒到揉光,水燒沸削于鍋中。一種是將面搟成厚墩兒,切成窄窄的火石片。
驢蹄子面吃法也較為多樣,一種是湯面片兒,先將土豆、胡蘿卜丁、豆腐丁、蓮花白、蒜苗等炒香,削入面片,加幾絲粉條,稍煮片刻,放入調料即可。一種是干拌,將煮熟的面片撈入碗中,放入哨子、韭菜、辣椒,澆上醋汁攪幾下即可開吃。還有一種油潑驢蹄子,熱面撈出,捏上蔥花,舀一勺辣椒面,熱油一潑,滋啦一聲香味四溢。
驢蹄子面的碗也有講究,就是老碗一定要大,面要少,撈到碗里也就碗底朝上一點,吃的時候時而細嚼慢咽,時而狼吞虎咽。一如秦人粗中有細,吃有吃相,站有站相,上馬馳騁疆場,下馬操镢頭挖地。一碗驢蹄子吃完,咂咂嘴,喝一口面湯灌灌縫隙,長長打一個飽嗝,那才叫一個舒坦。
如果面撈得太滿,一來讓人看著好似餓死鬼轉世,二來沒咥幾口就肚子撐了,也變少了那個咥面的酣暢淋漓勁兒。
陜西人愛咥驢蹄子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驢蹄子既有棍棍面、撥刀面的勁道,又有褲帶面的豪放,吃著過癮。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秦人世世代代對驢的喜愛。驢忠厚實誠,認死理,一條巷道走到黑。這一點,正和了秦人的脾性。
如果您也想學習驢蹄子面及各種陜西小吃面食技術,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學習,24小時咨詢電話及微信:18109282068
驢蹄子面為什么叫驢蹄子面,驢蹄子面的起源,驢蹄子面的來歷圖,陜西的驢蹄子面,驢蹄子面的歷史淵源,驢蹄子面圖片,陜西油潑驢蹄面,驢蹄子面加盟,乾州驢蹄子面在哪學,驢蹄子面一年能掙多少錢,驢蹄子面怎么加盟費多錢,驢蹄子面是哪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