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饃,唐朝時稱石鏊餅,明清朝稱天然餅,石子饃是關汾平原上一種常見的小吃,現在常見的有兩種石子饃,一種是河南靈寶石子饃,另一種是陜西渭北石子饃。無論陜西渭北還是河南靈寶廣義上來說都屬于關中。
靈寶石子饃
靈寶溫潤的氣候,常年閑適的風,出產的小麥麥粒結實飽滿,磨出的面粉筋香味美。用此面粉揉團捏餅,放上點葵花油,揉進去點茴香,置入盛滿石子的鏊上,用鏟子不停翻滾,沒幾分鐘,便可烙出金燦燦、散發著香噴噴氣息的大餅。因其外觀中凹邊凸,上面點綴著小小的石子坑,故名石子饃。 做靈寶石子饃用的石子是黃河灘上光如蛋卵的石子,黃豆般大小,在火力十足的鏊上,已是黑油油、亮晶晶的。烙出的餅金黃鮮亮,帶著滾燙和焦香,咬一口,脆脆的吃得舒服,嚼到小茴香,便更有一種微麻濃香彌漫開來,入口入鼻。
靈寶石子饃
靈寶的石子饃是厚圓渾實的,外面裹著薄薄香脆的皮,內里是冒著熱氣的白面瓤,中間可鼓囊囊地加滿各種佳肴,而當石子饃遇上綠皮涼粉,更是叫人情不自禁地味蕾綻放。
陜西石子饃
陜西石子饃是陜西關中渭北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制成的,故而得名,又稱砂子饃、餑餑、干饃。由于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歷史非常悠久,石子饃具有明顯的石器時代“石烹”遺風。石子燒餅外觀焦黃鮮亮,中凹邊突,活像一個橢圓形的小金盆,咬開后層次分明,外酥內軟,咸香可口,經久耐貯。這種饃是用上等白面粉,放入油和鹽(糖),有的還加入鮮花椒葉,制成饃坯,烙制而成。具有油酥咸香,營養豐富,易于消化,攜帶方便。
陜西石子饃
相傳,同州人好相喭(粗魯剛強意),每遇事爭執不下時,就要去官府打官司。雙方都怕官司打輸,坐牢挨餓,所以去見官時,就必定要帶上這種餅,以備坐牢后食用,故又叫"喭餅"。清代史料又稱為"天然餅"。
七十年代, 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雇人寫狀,終于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嘩然。
此餅制作:上等 白面,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凈的小鵝卵石在鍋里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同州人尤擅長此道,家家都有專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據傳,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災,無面作餅,無油炒菜,每次熬蘿卜,將石子先煮水中便有 油花,以此煮過兩年。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