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面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松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端问贰酚涊d,宋朝時,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面食,其起源遠遠早于宋朝,可追溯到唐以前,具體時期不得考證。
早在南北朝時期,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記錄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洱R民要術》曰:“細環餅,一名寒具,翠美”。唐朝時期,詩人劉禹錫在《佳話》中也提及寒具。《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到:“東坡于飲食,作詩賦以寫之,往往皆臻其妙,如《老饕賦》、《豆粥詩》是也。又《寒具詩》云:‘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吣四眍^也,出劉禹錫《佳話》?!比欢@種叫“寒具”的食物應該形似女子佩戴的纏臂金,類似撒子,并非油條。油條應是南宋以后對油炸面食的又一創新。
油條的叫法各地不一,”東北和華北很多地區稱油條為“馃子”;安徽一些地區稱“油果子”;廣州及周邊地區稱油炸鬼;潮汕地區等地稱油炸果;浙江地區有天羅筋的稱法(天羅即絲瓜,老絲瓜干燥后剝去殼會留下絲瓜筋,其形狀與油條極像,遂稱油條為天羅筋)。
第一不能使用工業原料明礬(“三無白包裝”或者沒有生產許可證);
第二不能超量使用明礬(香甜泡打粉主要成分就是明礬),用量超過0.15%就會鋁超標;
第三不能使用地溝油;
第四炸油不能長時間反復使用。
特別是礬堿油條中鋁嚴重超標10多倍,違法!建議你不要再使用明礬,現在無礬油條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只需將礬堿換成無礬油條膨松劑泡多源,其它工藝與礬堿油條相同。使用泡多源發酵后的油條蓬松個大、口感酥脆,涼了不發硬,下面來自西安唯典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教您炸出好吃的無礬油條。
做法: 1
原料:
高粉200克、酵母4克、細砂糖15克、牛奶175克,堿、水、鹽各少許。
1、在牛奶中加入干酵母,拌勻;
2、將面粉與糖混合均勻;
3、在面粉中緩緩加入牛奶,邊加邊攪拌,拌勻后用手揉成面團;
4、將面團蓋上濕布,醒發至兩倍大;
5、將堿、水、拌勻;
6、用手沾著堿水,沾一下揉打一下面團至完全揉均;
7、重新蓋上濕布,待面團二次醒發至二倍大;
8、在操作臺上刷上油;
9、將面團在操作臺上搟寬約5公分的長條,再切成約1公分的劑子;
10、將兩外劑子疊加,中間用筷子壓一下;
11、鍋內熱油,中火,五成熱時,將劑子扭轉數下放入鍋內,用筷子不停翻面,至油條呈金黃色;
12、撈出瀝油即成。
做法: 2
原料:
面粉250克、3兩水、鹽5-6克、泡打粉5-6克(天氣冷要多加些)、雞蛋1 個,油適量
1、將酵母、鹽、泡打粉放入溫水中溶解,加入面粉、雞蛋中和成團(要軟一些),使面團呈柔軟滑潤的狀態,用保鮮膜蓋上餳30分鐘;
2、將面團揉勻成條,將面團搟成1厘米厚的片,,刷上油,再放到溫暖處發酵至兩倍大時即可;
3、切成2指寬的條,兩條重疊,中間用筷子壓到一起,捏住兩端拉長;
4、油鍋加熱,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即可。
怎樣做出松軟的油條?
1、面團盡量和得軟一些,如果面團和得太硬,炸出的油條就會太實不好吃;
2、面團要充分發酵,如果面團沒發起來,就達不到應有的蓬松度;
3、發面之前將面團揉勻,再餳,使面團呈柔軟潤滑的狀態,做出的油條才好吃;
4、油溫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下油條時能迅速蓬發起來。通常達到150度,下油條時起小泡即可,要不停的翻動,使油條受熱均勻就能是油條蓬松
1、和面時必須先將食粉、精鹽、雞蛋、色拉油和水充分攪散后,再加入面粉,否則會出現松脆不一、口味不均的現象;和面時需按由低速到中速攪拌的順序,這樣才有利于面筋的形成。
2、擂制面團時,重疊次數不宜過多,以免筋力太強,用力不宜過猛,以免面筋斷裂;制作好的面塊需靜置餳半小時后再進行出條,否則炸出的油條死板、不夠酥軟。另在疊制面塊的過程中,如有氣泡產生,應用牙簽挑掉,不然炸出的油條外形不光滑。
3、切好的條坯,應刷少許水再重疊撳壓,避免炸的過程中條坯粘接不牢而裂開,用手拉扯油條生坯時,用力要輕,用力過大會使條坯裂口或斷筋。
4、油炸時油溫以六七成熱(約180℃)為宜,油溫過低,油脂會很快浸透進面坯中,這樣不僅使油條中間含油,還會使其膨脹度降低,而油溫過高時,又很容易將油條炸焦炸煳。在油炸過程中,必須用筷子來回翻動,使其受熱均勻,讓油條變得膨脹松泡且色澤一致。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