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煲起源于重慶,是重慶燒雞公和重慶干鍋雞在外地的雜交變種菜品。以濃香滑嫩,入味徹底,形式新穎見長,口味可根據各地需要可調,分微辣、中辣、重辣各味型。 燒雞公是重慶及四川一帶的特色菜,之所以叫燒雞公而不叫燒公雞是因為那里的方言管公雞叫雞公。
雞公煲
雞公煲和黃燜雞,想必大家都吃過, 但有人對雞公煲和黃燜雞傻傻分不清楚,哪個是黃燜雞?哪個又是雞公煲?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在教大家做以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兩種菜的區別:
雞公煲
雞公煲是“重慶燒雞公”和“重慶干鍋雞”在外地的一種叫法和雜交變種,以濃香滑嫩,入味徹底,形式新穎見長,口味可根據各地需要可調,分微辣、中辣、重辣各種味型。
黃燜雞
黃燜雞米飯又叫香雞煲,濃汁雞煲飯,起源于濟南。最早時期,濟南府魯菜名店"吉玲園"由于名廚云集,佳肴迭出而紅極一時.各商富賈,達官顯貴紛至沓來.與當時的"匯泉樓"聚豐德"并稱省城三大名店.其招牌菜"百草黃燜雞”更是深受時任山東省主席韓富榘的喜愛.他曾為此賞銀三十塊,并稱贊說:"此雞匠心獨運,是上品之上,當為一絕。現在流行濟南的黃燜雞米飯即由此而來。
原料:
土公雞1只(毛重約2千克),干辣椒50克,花椒50克,洋蔥、香菜、西芹各適量。
調料:
秘制醬料80克,老油100克,姜15克,蔥10克,大蒜10克,精鹽5克,醬油10克,味精5克,料酒15克,清湯200克。 老油熬制方法(以熬制15千克的老油為例)
制作:
鍋下四種油,燒到三成熱時下其余配料和香料,蔥頭小火熬制1小時(熬制過程中要保持油溫不超過五成為宜,否則香料會糊)至油色發黃,然后浸泡1小時,打去渣子即成。(羅漢果要先用清水浸泡20分鐘再放入)
秘制醬料的制作過程:
(1)將各種香料打碎。
(2)將油置于鍋內,燒至六成熱,下各種醬料和香料、姜蒜蓉、醪糟、小火熬至香味飄出,大約1小時左右,降溫后下冰糖和黃酒調勻即可。
制作關鍵:
(1)很多人都用炒的方法炒香辣醬,味道不夠香,我們用熬的方法,而且熬制時間要長,才能使香味最大限度的散發出.。
(2)羅漢果要先用水泡開后再如醬,否則發苦.
(3)冰糖能增加鮮醇口感,緩和辣味,但不要加太多,否則太甜。如果加冰糖一定要加點黃酒,可增香,如果加白糖,就要加料酒,這種搭配口味最好。
制作方法:
(1)將雞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冷水倒入白酒適量、水開后打泡起鍋備用。
(2)雞塊清水中漂凈血水,放入料水中氽過,撈出瀝水,加入秘制醬料腌制30分鐘。
(3)姜切成片,大蒜切成片,大蔥切成段。
(4)油鍋下老油,燒到7成熱,下雞塊大火翻炒,至斷生并去掉水分,下干辣椒,花椒、姜、蒜炒出香味,下精鹽,醬油,味精,料酒調味,炒制出香,加清湯煨制10分鐘盛入砂煲。
(5)把雞塊倒入砂煲,鍋中帶火上桌,放入蔥段,加洋蔥、香菜、西芹上桌,砂煲繼續加熱,由客人攪拌翻勻,10分鐘后即可食用。
(6)雞塊食用完畢后,加入清湯或麻辣高湯,可涮食腐竹,各類青菜,形式各異(參考火鍋形式)。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