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中有“無酒不成俗,無酒不成歡”之說。大凡祀神、祭祖、誕慶、迎娶、喪葬、節慶、宴賓等項活動都離不開酒,因而便產生出許多與酒有關的鄉風民俗。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陜西人的酒俗。
關中人喜喝白酒,但自釀者少,多是從商店沽酒而飲。當地有一種獨特的飲酒方式,人們圍炕桌而坐,桌上置一小杯,依次傳遞,傳到誰面前就要一飲而盡,否則將被視為失禮而受罰。一圈輪完,再從頭開始,如此循環往復似磨盤輪轉,俗稱“飲磨盤酒”。這可能就是唐代長安春節傳杯飲“藍尾酒”的遺俗。西安市一帶,人們除飲白酒、啤酒外,也愛喝酒度小、香味濃的“黃桂稠酒”。
陜北人待客,飯前飲酒是傳統習慣,酒是熱滾滾黃澄澄的米酒,這是陜北農家自釀的一種低度飲料,其釀制方法是把當地出產的軟黃米用水浸泡一夜,在碾子上壓成面,用水拌濕,放入籠里蒸熟,拌上酒曲攪勻,趁熱盛入瓷缸內,置熱炕上發酵,發起后就叫“酒醅”,酒醅藏陰涼干燥處。喝時舀出一些,倒人清水,用手揉搓擠壓,然后用籮過濾在鍋里,點火燒開即可飲用。此酒粘稠,色澤不清亮,故而又叫“渾酒”。這種酒既有醇香的酒味,又有蔗糖的甜味,還有桔子的酸味,既解渴又提神,男女老幼都喜歡喝,在陜北的集市上,到處都有賣米酒的攤販,并有涼拌洋芋絲佐酒,喝上幾碗也不會醉,尤其婆姨女子最愛喝。
志丹縣一帶農家釀制的糖酒,是把黃米蒸熟拌入麥芽酒曲,經過發酵,糖化后熬釅而成的。這種酒久儲不餿,甘醇香甜,但喝時不能在鐵鍋里煮,只能裝在茶缸內,置人熱水鍋里燙熱喝。
在陜南的平原和山區,有不少人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高寒山區,秋收后習慣用玉米自釀“燒酒”(白酒),有的人家一年釀數百斤,不賣一兩,全部用于自飲。也有人用拐棗、柿子、梨、高梁桿、玉米桿釀酒的。當地流傳的民諺說“收罷秋,糧入倉,家家戶戶釀酒忙”就反映了這一情況。在平原地區,春節前幾乎家家都要用糯米釀造“黃酒”。人們說“過年做黃酒,顯得家富有”,因它是自家釀的,花錢不多,可以讓客人放量暢飲,主家不致出現壺空酒盡的寒酸窘迫之狀。
陜南人有用甜酒招待賓客的習俗。甜酒即醪糟,用糯米加特制的甜酒曲藥釀成,色白汁清,略帶酒味,醇香綿甜,含酒精成分10%左右,不善飲酒者也可飲用。待客煮甜酒很有講究,客人進門,主人家喜上眉梢,一邊招呼客人坐下,一邊順手舀瓢清水倒進鍋里,水燒開后,放入適量豬油煮化,隨即放入醪糟,雞蛋打成蛋花,或煮成荷包蛋均可,然后加白糖或紅糖,向客人遞送時,謙稱“喝碗開水”。客人若推辭不喝,女主人就會誤認為是看不起她家的人。
舊時飲酒,只有黃、白二酒,盛酒器具以錫制的酒壺為上乘,飲時先把壺放進開水里,酒燙熱以后再飲。近幾年黃酒、白酒、啤酒、果酒并用,多為瓶裝,酒壺少見,飲熱酒者亦很少。
在宴席上為了活躍飲酒氣氛,常常劃拳助興,劃得最多的是高升拳,兩人同時出拳,伸出手指并喊出數目,喊出的數目是兩人手指之和者為勝,負者罰飲,也有劃“螃蟹拳”和“猴拳”的,不會劃的也可用“杠子打老虎”或“猜,猜猜”代替。陜北及陜南山區在飲酒時還要唱“酒曲”,邊飲酒邊唱,內容大多是祝愿吉祥如意,或表達慶賀和感謝之意。
在酒席上主人還要熱情地向客人敬酒,客人也要向主人回敬,斟酒日“滿上”,以杯滿為敬;勸酒曰“干杯”,意在讓對方多喝。勸酒時還有碰杯的習慣,并要說一兩句祝福對方的吉祥話。在陜南作客,如果沒酒量,就不要端酒杯,在未開始斟酒前,就把自己面前的酒杯倒扣在桌上子,這樣,主人知你不能喝酒,也就不硬勸你喝了。外地人不懂鄉俗,若喝過一杯,主人就要接二連三不斷地敬酒,總要找出各種話題勸你多喝幾杯,以表示主人待客的熱誠。直到把客人灌得酩酊大醉,主人才算滿意。近幾年提倡精神文明,講究新的酒德、酒風,為了防止飲酒過量而引起的酒后失德,酒后失言,酒后失禮,現在一般不強行勸酒了,只要客人說不喝了,主人也就不再敬酒了。
陜西最著名的酒是西鳳酒,產于鳳翔縣柳林鎮。此酒始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已有2600余年的歷史。唐代西鳳酒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被列為當時珍品。詩人杜甫于安史之亂期間,曾在鳳翔親自領略過此酒的美味,并留下了“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的詩句。唐代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路經鳳翔城西十里的亭子頭,發現蜂蝶紛紛醉臥路邊,便派人探問原因。原來村里有人打開一壇美酒,香氣隨風飄散,蜂蝶聞而墜地。村人將此酒獻上,裴行儉飲后連聲稱贊,并即興賦詩一首:“送客亭子頭,蜂蝶醉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西風酒”。到了宋代,它又以“風翔橐泉”被收進張能臣所撰《酒名》一書。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任職鳳翔時,最喜此酒,留下了“花開酒美喝不醉”的詩句。西風酒清亮透明,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幽長,清而不淡,濃而不艷。集清香型與濃香型于一體。它酸而不澀,甜而不膩,苦而不粘,辣不刺喉,香不刺鼻,被贊為“五絕”。1910年在南洋勸業賽會上獲銀質獎,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1928年在中國國貨展覽會上獲銀質獎。建國后,西鳳酒在一、二、四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4年獲全國優質食品金質獎和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55。西鳳酒獲全國輕工業出口產品金質獎。目前西鳳酒已從傳統的65。發展到60。、55。、45。、39。等五個品種系列酒。所有降度酒均保持和發揚了傳統西鳳酒的典型特征和固有風格。西鳳酒也是關中人最喜歡喝的酒之一,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經常喝。
太白酒產于眉縣金渠鎮,該酒起源于唐代,因用太白山上的融雪水釀制而成故得此名。太白酒以優質高梁、大麥、豌豆為主要原料,用傳統工藝釀制而成,其特點是清爽宜人,香甜醇厚,甘潤柔和,回味怡暢。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被列為全國地方名酒之一。1981年被評為陜西省旅游優質產品,1985年獲陜西名酒稱號,以后又多次獲獎。暢銷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到東南亞及歐美許多國家。
白水杜康酒產于陜西白水縣大楊鄉杜康溝,該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杜康酒廠建在杜康當年釀酒的舊址上,汲取甘美的杜康泉水,承襲古老釀造遺方,采取現代工藝,選用優質大麥、豌豆制曲,精選當地優質高梁作原料釀造而成。酒度有65。、60。、55。、53。、50。、39。等。杜康酒曾多次獲獎,除暢銷全國各地外,還出口到日本、西德、新加坡等國。
城固特曲,產于陜西省城固縣。地方名酒之一。城固位于秦嶺巴山之間的漢水之畔。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據載釀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該酒入口綿甜,窖香濃郁。于1986年被評為陜西名酒,暢銷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還遠銷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
黃桂稠酒是西安地方特色酒,釀造時間甚早,《內經》稱它為“醪醴”,唐代稱“玉浮梁”、“撇醅酒”、“白醪酒”。黃桂稠酒是用糯米制成的,它在做甜酒的基礎上,加配黃桂醬制成。過濾好的酒汁白如乳漿,粘稠如奶,綿甜適口,有濃郁的桂花香味。1924年魯迅在西安講學時,對此酒產生濃厚興趣,曾多次暢飲;周恩來在“雙十二事變”期間,曾在西安飯莊用黃桂稠酒招待過當時愛國將領和抗日民主人士;1956年當代文豪郭沫若來西安品嘗后,興奮地贊譽黃桂稠酒“不像酒,勝似酒”。此酒有活血、暖胃、潤肺等功效。一位日本醫學界的朋友飲后說:“從《內經》里,只知道它是中藥的‘引子’,還不了解它這么綿甜,醇香,真是一種高級飲料。”黃桂稠酒歷來是熱飲的,但近幾年有人用來涼飲,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謝村黃酒是中國古老的名酒之一,產于陜西洋縣謝村鎮。史載遠在公元前14世紀的商王朝就開始釀造了。三國時諸葛亮曾以此酒犒勞激勵將士,戰勝了曹魏大將司馬懿;唐代謝村黃酒馳名古都長安,宋代洋州知府文同曾以此酒饋贈蘇軾、蘇轍兄弟。建國后,謝村黃酒被中國保健研究會列為“中國保健補酒”。1987年11月在上海首屆中國黃酒節評比會上,與曾榮獲國際金獎的紹興加飯黃酒并登金榜。謝村黃酒,選用當歸、梔子、細辛、黃柏等22種名貴中藥材加小麥制成酒曲,然后用糯米釀制而成。有舒筋活血、補腎壯陽、益肝補氣,強身壯骨等功效,被譽為“人間仙酒”。此酒色澤澄黃透明,香氣濃郁,有越陳越香的特點。其味綿軟甘甜,但后勁大,不善飲酒者,初飲時覺得通體舒適,但若貪杯飲多了,過一會兒就會頭重腳輕,身子感到飄飄然,比喝多了白干還要迷朦。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陜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18109282056,來自西安唯典陜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陜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系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